2025年7月,埃隆·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宣布成功完成一轮总额达100亿美元的新融资,展示出在全球AI竞争中愈加强势的扩张姿态。xAI的这笔资金由债务融资和战略股权投资组成,体现出市场对马斯克AI愿景的高度认可。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再次炮轰马斯克,称其大量依赖政府补贴取得成功,并呼吁联邦政府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门”(DOGE)介入调查,以节省公共开支。两位美国最具争议的公众人物在政府财政和科技战略上的激烈冲突,不仅反映了当前政治与科技领域的紧张态势,也对相关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xAI的这轮融资对其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据知情人士透露,募集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位于孟菲斯的超级计算机Colossus规模,并进一步开发训练其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Grok。
xAI脚踏实地地在AI技术研发上不断发力,目标直指行业巨头OpenAI。值得关注的是,这轮融资规模甚至出现超额认购,许多知名大户都积极争夺成为xAI未来商业蓝图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对人工智能行业关注加码,xAI此举使其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宝贵筹码,增强了与OpenAI及Anthropic等竞争对手的抗衡能力。 事实上,今年早些时候,OpenAI成功完成了价值400亿美元的融资,估值高达3000亿美元,彰显了该领域资本对AI前景的热情支持。另一方面,Anthropic也获得了新的投资,使其估值突破600亿美元。面对这种市场格局,马斯克将社交媒体平台X(前身为Twitter)出售给xAI,实现将其核心AI服务Grok直接整合进入社交平台,实现技术与社交媒体的深度融合,巧妙地将自身多个业务版块资源互通,为未来布局提供坚实基础。
此次交易中,xAI估值达到800亿美元,X平台估值为330亿美元,抵消12亿美元债务后,整体价值依然稳健。回顾马斯克在2022年以约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的历史投资,其战略意图逐渐显露。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纷争在这轮融资消息发布的同时再次升温。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痛批马斯克,称他靠着政府巨额补贴才得以成功运营,建议由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门DOGE对马斯克旗下公司,包括特斯拉、SpaceX等进行审查,以削减浪费的纳税人资金。特朗普一席话激起轩然大波,他建议停止所有火箭发射、卫星发射和电动汽车生产,以节省国家开支。对此,马斯克迅速回击,表态自己主张“立即全面削减联邦依赖”,显示出对特朗普指责的强烈反感。
作为反击措施,马斯克通过自己的X平台发出明确声音,试图从根本上摆脱联邦补助,提高企业的独立自主性。这场两人围绕政府财政援助的口水战曾在6月份引发市场震荡,特斯拉市值大幅蒸发1500亿美元,可见其潜在影响之大。 这场舆论冲突不仅展示了两位巨头截然不同的政治和经济理念,也凸显了美国当前政府与私营科技企业之间紧张关系的缩影。马斯克近来不断加大政治发声力度,多次公开威胁将在选举中支持针对支持巨额政府开支的立法者进行初选挑战,并呼吁建立新政党,旨在反对日益膨胀的政府财政浪费。与此同时,特朗普则从另一个方向发难,动员其政治影响力对马斯克发起猛烈攻势,双方角逐愈发白热化。 在数字货币领域,特朗普最新的言论更是引人关注。
他提及了基于联邦政府效率部门拼音首字母DOGE的双关语,暗指加密货币狗狗币(DOGE)作为政治武器的潜在作用。作为曾公开支持狗狗币的知名人物,马斯克在加密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朗普此举被分析人士解读为试图借助数字货币话题施压马斯克,譬如通过公共舆论和法规施加影响力,甚至暗含希望联邦机构针对数字货币相关业务展开调查。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议员辛西娅·卢米斯(Cynthia Lummis)也在针对数字资产的税收政策上推动变革。卢米斯提出了一项针对特朗普税收和支出法案的修正案,意图结束加密货币用户遭遇的不公平税收待遇。该提案建议,对数字资产交易金额低于300美元的部分免税,设定年度免税额度为5000美元,同时对通过挖矿、质押和空投获得的加密资产税务认定推迟到资产出售时才计税。
此外,提案还设置30天冲洗销售规则,限制快速利用亏损进行税务规划。此前,参议院否决了一项民主党提出的修正案,后者旨在禁止政府官员及其家属在离职后至少一年内持有或推广加密货币、包括模因币及NFT。 整体来看,AI领域与加密货币市场正处于深度变革期间,巨头企业和政治力量的多重博弈不断上演。马斯克借助xAI的资本优势推动智能技术的研发升级,试图力压OpenAI等竞争者。然而,他与特朗普之间的争执昭示出科技巨头在政策层面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加密税收政策的调整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复杂变量。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货币的持续融合,科技创新与监管政策的互动将愈加频繁。如何平衡政府监管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如何激发技术创新同时保障市场稳定,将成为业内外重点关注的问题。xAI的快速发展背后,反映的不仅是科技竞争的加剧,更是全球经济转型期政治、资本和技术多维度碰撞的写照。在这场风云变幻的新科技浪潮中,谁能真正掌控未来,仍待时间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