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塞勒作为科技企业战略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以其对比特币的坚定信念和大胆举措闻名于世。2020年8月,他宣布将比特币作为公司主要的财政储备资产,这一举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激进甚至不理智。然而,五年后的2025年,这一战略不仅让战略公司在全球拥有大量比特币的企业中树立了标杆,也在企业资金管理领域掀起了革命性的变革。 塞勒的战略基础源自对法定货币未来的不安。全球各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大规模的钱币印制导致通货膨胀迅速攀升,使得美元等主要货币的购买力持续下降。塞勒认为,传统现金储备无法有效对冲这种风险,而比特币作为一种固定供应的数字资产,具备长期维持价值的独特优势,因此是保护企业资金免受通胀侵蚀的理想选择。
战略公司首次购入了21,454个比特币,耗资约2.5亿美元,这也是公司迈向成为比特币企业财政储备先锋的第一步。此后,塞勒不断推动公司加大比特币的购入力度,利用多元化的融资工具来支持这一进程,其中包括可转换优先票据、抵押贷款以及股票发行等。这些手段帮助公司筹集了数十亿美元资金,免去了资产出售的必要,使比特币持仓迅速扩大。 塞勒的战略形成了业内所称的“比特币飞轮”效应。通过发行低息债务和股票融资,公司获得了资金用于购买比特币。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上涨,战略公司的股票价格相应飙升,吸引更多投资者购买其股票。
股票的持续升值再次助力公司以更有利的条件融资,资金最终转化为更多比特币的购买,从而不断加速积累进程。这种循环让战略公司能够高效且规模化地增加比特币资产。 截至2025年6月,战略公司持有比特币数量达到惊人的582,000枚,平均购入成本约为每个比特币70,086美元,总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虽然整体比特币持有量最大的是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及其相关地址群体,或是一些大型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但就公开交易的企业而言,战略公司无疑是最大的直接比特币持有者。 此战略不仅让塞勒和他的团队在企业界和加密领域赢得广泛关注,也激发了越来越多机构和企业重新审视现金配置的作用。比特币作为一种“数字黄金”,如今被视为有效的价值储存手段,它的逐步被企业财务体系接受,预示着数字资产在传统金融领域中的融合与发展。
然而,这一激进的策略同样伴随着显著风险。比特币市场的高波动性意味着持有大量比特币的企业资产市值也会随之波动。若比特币价格大幅下跌,战略公司不仅资产缩水,还可能面临偿还债务的压力。相较于传统持有现金的保守方法,依赖比特币资产的风险管理更为复杂且挑战更大。 批评者如著名做空者吉姆·查诺斯曾公开表示对该战略的质疑,认为将一家科技企业和高风险数字资产混合运营是危险的赌博。市场对战略公司股票的溢价表现同样存在担忧,若溢价突然下降,可能给股价带来巨大的冲击。
尽管如此,塞勒对于这一战略的信念始终坚如磐石。他主张战略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了无需自行管理私钥、且在监管框架下投资比特币的便捷途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革新之举。2022年,塞勒卸任公司CEO,转任执行董事长,专注推进比特币收购与战略实施,体现了他对比特币未来的长期布局。 塞勒的战略实践经历了多个关键节点。2020年年底,战略公司通过首轮债券融资筹集了6.5亿美元,持续推动比特币购入。随后,他又多次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2025年初更有过两笔规模超过20亿美元的融资,进一步加码比特币持仓。
特别是在加密熊市期间,公司依然坚持买入,彰显了其坚定的长期信念。 这一切不仅刷新了企业对资金管理的认知,也为更多公司制定比特币投资策略提供了样本。越来越多企业董事会开始讨论是否将比特币纳入资产配置组合中,数字资产作为抗通胀和资产多元化的工具逐渐被认可。 比特币与传统金融的融合也在加速。比特币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成功推出,使传统投资者和机构能够更加方便地接触比特币。此外,金融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针对数字资产的公允价值报告指引,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进入数字资产市场的门槛和不确定性,这正是塞勒长期所倡导的方向。
展望未来,塞勒依然看好比特币的长期价值,并预言比特币价格有望达到100万美元的历史新高。他认为数字黄金时代已经开启,比特币将成为新一代资产储备的核心。尽管科技巨头如苹果和谷歌等尚未大规模涉足比特币,但其他企业和机构的数字资产接受度正稳步提升,越来越多资金开始流入这一领域。 总体而言,迈克尔·塞勒凭借其前瞻的战略规划和坚定执行,将战略公司塑造成了全球最大公开比特币持有企业。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比特币在企业界的广泛认可,也展示了数字货币作为企业资产的新潜力。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塞勒开创的比特币企业持有模式无疑为金融体系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也为数字资产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