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糖价近期出现显著上涨,引发市场对巴西糖供应状况的普遍关注。作为世界最大的糖生产与出口国,巴西的糖产量变动直接影响全球糖市的供需均衡和价格走向。2025/26年度,巴西的糖产量展望经历了从预期盈余转为严重短缺的大幅调整,促使市场情绪迅速反转,糖价迎来了强劲回升。巴西糖产量的下调,主要受到收割期甘蔗单产不佳及蔗糖含量偏低的困境所致。具体而言,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农艺管理以及病虫害等因素导致甘蔗生长表现不及预期,进而影响整个糖厂的原料供应质量和加工效率。这一收缩趋势与此前美国农业部(USDA)及多家投资机构普遍预期的全球糖产稳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着实令市场措手不及。
此前,USDA在2025年5月发布的全球糖供应报告中预测全球糖产量将同比增长4.7%,达到历史新高189.318百万公吨,全球糖供应盈余预计高达41.188百万公吨。产量增长的乐观预期主要基于印度和泰国等糖产大国的良好增产预期。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糖生产国,其2025/26年糖产量预计较去年激增19%,达到3500万吨。印度的种植面积扩大及丰沛的季风降雨为糖厂提供优质原料,形成强劲的产量支撑。特别是气象部门预测的季风降水量高于长期平均105%,进一步强化了丰收预期。然而,印度国内市场的出口政策和生产实际情况却呈现复杂画面。
印度政府自2023年10月起对糖出口实行限制,政策旨在保障国内供应,限制了市场的外部流通量。即便2024/25年度印度糖产量因一系列因素下降至五年新低,仅为2620万吨,但官方仍计划放开100万吨的出口限额,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紧张情绪。事实上,印度粮食秘书官员5月份表示,2024/25年度出口预计仅800,000公吨,低于此前预期,反映了国内供应仍存在压力。与印度形成对比的是泰国2025/26年度糖产量虽预计同比增长2%至1030万吨,但整体增幅相对温和,且面临劳动力短缺及天气不确定性等挑战。综合来看,全球糖市场的供需格局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变化期。尽管印度和泰国的产量上升形成了对巴西供应缺口的部分抵消,但巴西作为全球最大单一供应国的产量下滑仍是市场最为关切的焦点。
巴西糖产意外的减少引发投资者的短期避险情绪,促使糖价在期货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反弹走势。7月纽约糖期货和8月伦敦白糖期货均录得显著涨幅,反映出市场对未来供应紧张的预期升温。此外,投资银行摩根大通于近期将巴西2025/26年度糖供应预期由盈余20万吨调整为短缺90万吨,成为引发市场价格回升的催化剂。此类预期修正带来的连锁反应不仅表现在价格上,也促使相关产业链上下游重新评估库存策略和生产计划。全球市场参与者开始更为谨慎地关注巴西农情动态,尤其是天气变化和甘蔗收获进展,这些均对供应量产生直接影响。气候因素仍是未来糖产波动的关键变量。
巴西的甘蔗种植区域受到不同风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考验,收成稳定性存在不确定性。季节性降雨的分布、温度的异常波动都可能对甘蔗含糖量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产能和糖品质。与此同时,全球糖市场还受到人民币汇率、能源价格和替代品竞争等宏观变量的交叉作用。巴西甘蔗除了用于制糖,还广泛用于生产乙醇燃料,能源市场波动同样影响农户的种植和销售决策。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政策的推进和全球碳减排需求增加,乙醇需求变化对甘蔗整体供求关系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和市场分析师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维度信息来判断未来糖价走向。
此外,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糖消费国之一,其需求端的变化也将在全球糖价中体现影响力。随着进口政策调整、消费习惯变化和替代甜味剂的竞争,糖价波动对供应链和终端市场产生广泛反响。总的来说,巴西糖供应的忧虑无疑是近期全球糖价上涨的重要驱动因素,也是投资者、生产商和贸易商关注的焦点。虽然印度和泰国的产量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缓冲,但巴西供应的薄弱环节使得全球糖市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短期内,随着各种预期的反复调整和气候因素的变化,全球糖市可能持续表现波动。长期来看,气候适应性管理技术的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及市场结构优化将成为稳定全球糖供需平衡和价格的重要保障。
市场参与各方应密切关注各主产国的产量数据及政策动态,合理制定经营策略,以应对糖价未来可能的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