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科研领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尤其是在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联邦政府大规模削减科学研究资金,这一举措深刻影响了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多个顶尖科研机构。受资助项目减少的影响,涵盖性别研究、全球变暖健康效应、阿尔茨海默症及癌症等重要领域的众多研究受到冲击。这种情况不仅令美国学术界出现显著动荡,也为全球科研人才的流动提供了独特机会。加拿大,作为美国紧邻的北方邻国,正积极谋求在这一新形势下争取更多优质科研人才。加拿大卫生网络(UHN)首席执行官凯文·史密斯指出,抓住这次历史性的机遇,需要加拿大展现出“大胆的雄心”,摒弃传统上“渐进式”的做法,力求卓越而非满足于“够用”。这种态度的转变不仅是政策层面的需求,也反映了加拿大科研生态体系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期待。
作为北美重要的科研和医疗中心,特别是多伦多市,具备多重优势助力其在全球科研争夺战中脱颖而出。首先,多伦多是一个英语为主、文化相似度高的城市,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纽约的科研中心地理位置相近。这种语言与文化的亲和力降低了美国科学家适应新环境的门槛。其次,多伦多庞大的医院网络及其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使其在医学研究领域拥有世界级的实力和声誉。UHN更是加拿大最大的医院体系之一,致力于推动前沿医疗科研。正是这些条件,使得多伦多已成功吸引包括艺术领域的三位耶鲁大学高材生。
今年五月,一组研究法西斯主义的学者公开宣布离开美国,转而加入多伦多大学,理由是寻求无拘无束的学术环境。科学界对此给予高度关注,认为这预示着加拿大科研环境对人才吸引力的提升。加拿大政府和科研机构也认识到,仅依靠现有资源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UHN出台了一个计划,目标在未来通过自筹资金开设一百个医学研究职位,并号召全国机构合力吸引一千名新科学家。正如史密斯所言,实现这一宏伟蓝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需要突破加拿大社会普遍强调资源均等分配的传统观念。关于资源的公平分配与科研领域的“精英主义”之间存在的张力,成为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
政治科学家马修·莱博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加拿大普遍存在“甘愿助攻而不求主导”的心理,这种缺乏远大目标导致加拿大在吸引顶尖人才方面表现平平。但当前形势为加拿大创造了难得的“人才红利”,关键在于政府与社会是否愿意并能够采取果断行动。莱博指出,美国研究人员除了因政策限制感到压力之外,部分也因加拿大更为稳固的生育权和LGBTQ权益保护,愿意考虑移居加拿大。这说明人才的流动不仅是科研资助层面的考量,同样受社会政治环境的深刻影响。欧洲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提供丰厚的激励措施以吸引美国科研人员,例如欧盟预计投入五亿欧元设立专项基金,力图打造吸引科研人才的“磁石”。与之相比,加拿大虽具备地理和文化优势,但仍需在资金投入、政策激励及科研环境优化上迅速跟进,才能抢占先机。
近年来全球科研人才竞争愈发白热化,科学进步对国家综合实力的贡献日益凸显。加拿大如能借助此次机遇,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不仅有望增强本国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的话语权,也能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此外,吸引顶尖科研人才还有助于培养本土科学后备力量,构建更具活力的科研生态,落实长期科学战略。总的来说,加拿大面对美国科研资金削减带来的“人才外溢”现象,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强化政策扶持,提升科研基础设施及生活环境品质,构建更具吸引力的科研新高地。唯有放弃守旧观念并展现“大胆的雄心”,加拿大才能在激烈的全球人才争夺中脱颖而出,推动科研创造新辉煌。未来几年,随着全球科技格局继续演变,加拿大的选择和行动将对其国际科研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换言之,现在正是加拿大实现科研飞跃的大好时机,唯有行动才能回应挑战,转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