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其走势一直受到国际市场高度关注。然而,2025年开始至今,美元面临多重挑战,表现出持续走弱的趋势。专家和分析师普遍预计,在未来数月内,美元仍将承压,并可能进一步贬值。主要原因包括美国复杂的关税政策、不断膨胀的国家债务,以及市场对美联储可能降息的强烈预期。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无疑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自总统特朗普执政起,关税成为其施政的重要工具,意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促进国内生产和就业。
然而,频繁的关税调整、暂停及重启,使得进出口企业和投资者举棋不定,扰乱了市场稳定。尤其是2025年4月宣布的90天关税暂停政策之后,该期限将于7月9日到期,市场高度关注届时美国政府的下一步行动。消费者和企业因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承担了成本上升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常通过进口商品价格传导,推动通胀进一步上行。与此同时,关税的负面影响不仅局限于单一领域,还波及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定。面对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美联储在是否调降利率的问题上保持谨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明确表示,需要“观望并深入了解”关税对通胀的长远影响,才会作出进一步的利率调整。
此番态度虽旨在稳定经济,但也加剧市场对降息的预期,进而影响美元价值。债务问题同样是压在美元头上的一块巨大包袱。美国最新的税收削减和支出方案预计将使国家债务增加约3.3万亿美元,债务规模的急剧膨胀引发了投资者极大的担忧。债务高企意味着政府未来必须付出更高的利息成本,而这种“期限溢价”——即投资者持有长期债券所要求的额外回报,已经显著上升。 随着期限溢价增长,投资者趋向降低对美元资产的持有意愿,增强了资金外流压力,导致美元进一步承压。另一方面,美元的“避险货币”地位正逐渐削弱。
过去,全球经济不确定时,投资者会涌向美元资产作为安全港,但随着美国财政状况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元的这一传统优势正减弱。外汇市场数据显示,短美元交易量攀升至近两年高点,暗示市场普遍预期美元将继续走软。这一点在对外汇分析师的调查中也有体现。超过八成受访分析师预计短期内美元持仓将维持或加剧净空头态势。这种市场共识为美元未来走势蒙上浓厚阴影。 除此之外,利率差异作为影响美元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欧元区中央银行采取了多次降息措施,而美联储相对保持利率不变,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本流动方向,推动欧元等货币对美元走强。投资组合多样化需求也在驱动资金从美元资产转向其他货币及地区,进一步削弱美元的需求基础。此外,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和全球地缘政治不稳定性也对美元产生影响。投资者对美国政策的持续关注,使得美元汇率更易受到政策言论和事件触发的波动。特朗普总统对美联储的公开批评,要求其迅速大幅降息,也给市场带来了额外的不确定性。尽管美联储管理层保持相对独立和审慎的态度,但政治压力不可避免地影响市场对美元的信心。
展望未来,美元是否能走出低谷,还需观察几大关键因素的演变。首先,关税政策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美国经济预期和通胀走势;其次,债务问题的持续加重是否引发更大范围的资本回避;再次,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尤其是降息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美元短期内的价值变化。全球经济环境、地缘政治风险和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政策变化也将成为美元走势的重要风向标。总之,美元当前所面临的压力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贸易政策的摇摆不定持续增加市场风险,庞大且不断扩张的国家债务增强了投资者的担忧情绪,市场普遍预期的美联储降息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吸引力。这些元素共同作用,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中的表现趋于疲软。
对于投资者而言,密切关注美国内政变化、财政政策以及美联储动态至关重要。同时,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向也应作为判断美元未来走势的重要参考。只有在这些关键变量趋于明朗后,美元才有望恢复部分稳定性与吸引力。未来几个月,随着关税暂停期限的临近和财政预算方案的落地,市场或将迎来一波新的波动,但总体来看,美元保持弱势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