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知名快餐巨头麦当劳因撤销其多元化、平等及包容性(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简称DEI)政策,陷入了全国范围内为期一周的消费者抵制浪潮。此次抵制运动由草根组织“人民联盟”(The People’s Union)发起,呼吁民众在一周内完全避免光顾麦当劳,不论是实体店还是数字点单。此举不仅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也引发业内关注,凸显了当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品牌形象时所面临的复杂局势。 麦当劳于今年一月宣布将其原本的DEI目标撤销,并将相关团队更名为全球包容团队(Global Inclusion Team)。该举措的背后,是美国最高法院于2023年6月针对“学生公平录取案”(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Inc. v.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所作出的关键判决,这一判决或将对企业的多元化政策产生深远影响。麦当劳对此表示,鉴于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公司调整相关政策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然而,这一官方解释并未平息质疑与反对的声音。人民联盟明确表达了对麦当劳撤销DEI政策的强烈不满,认为这不仅是对公平与包容原则的背弃,更是企业将利润置于社会责任之上的表现。该组织更将此次抗议运动上升为更广泛的企业责任诉求,提出了包括反对税务规避、要求提高员工待遇、公平纳税以及呼吁企业兑现真正平等和问责的议题。 麦当劳方面则通过声明回应指出,公司每日服务数百万客户,秉持对包容性的坚定承诺。除了拥有800,000名员工的庞大团队,麦当劳还积极与2,000多家本地加盟商合作,支持地方供应商并成为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公司强调其每年为联邦、州及地方政府贡献数十亿美元税收,将继续履行公平纳税义务。
麦当劳同时呼吁各界进行诚实对话,反对借抵制之名传播误导信息的行为。 人民联盟并非单独行动者,其发起的连锁抵制运动还瞄准了包括亚马逊、家得宝(Home Depot)、沃尔玛等多家企业,并计划于七月发起对星巴克的“经济断电”行动。此前,类似抵制在Target Target)曾引发销售额及顾客流量的明显下滑,迫使公司调整年度预期目标。 经济学者和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这些草根运动实际上是一场针对企业内外多重矛盾的声讨,也是民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升级体现。从宏观层面讲,这反映出美国社会在多元文化共融、劳工权益及税收正义等议题上的高度敏感。 麦当劳此举亦与保守派影响力的崛起不无关联。
保守派意见领袖罗比·斯塔巴克(Robby Starbuck)积极推动取消DEI计划,助推了保守政治势力针对联邦政府及私营企业多元化政策的大规模行动。2025年初,前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终止联邦政府内的DEI项目,进一步加压私企调整策略。 这类政策调整以及随后引发的抵制浪潮,对于跨国企业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战略考验。如何在复杂的法律环境、社会期望与企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品牌忠诚度和长远可持续发展,成为众多巨头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全球消费者权益意识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愈发严苛,单纯的商业模式调整已不足以稳定市场声誉。多元化与包容性策略不仅是提升企业内部文化的工具,更成为连接消费者与品牌价值的重要纽带。
可靠的包容性承诺既能吸引多样化人才,也能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从而驱动销售及市场份额的增长。 本次麦当劳事件还提醒各界关注法律政策的外溢效应。最高法院关于平权行动的裁决,使得许多企业重新评估其多元化项目的合法性与操作方式。企业不仅需要合规经营,更应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避免误解与冲突激化。 不难看出,未来企业在DEI政策上,可能会更加注重数据透明、流程规范以及法律框架内的创新实践。同时,社会组织的监督与公众参与度也将持续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
作为全球最大快餐连锁企业之一,麦当劳此次遭遇的抵制,带来的影响和启示深远。企业决策者、消费者乃至监管机构,都应从中反思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与法律环境中,找到推动多元共融与维护公平正义的最佳路径。综观当前局势,麦当劳案例不仅是跨国企业治理的缩影,更是社会价值观较量与融合的前沿阵地。未来,围绕多元化与包容性的讨论将越发激烈且复杂,而企业的应对之策也必将日趋成熟、多元且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