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引发全球市场高度关注。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美元的任何显著波动都牵动着国际资本和商品价格的神经。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日前发表观点,称美元仍有较大跌幅空间,这引发了市场对美元未来走势及其带来的经济影响的广泛讨论。美元在4月份已经下跌了超过4.5%,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自年初以来,美元兑包括欧元、日元等一篮子主要货币的汇率累计贬值约8%。Hatzius指出,这波美元贬值主要源于投资者对美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担忧,尤其是伴随贸易关税不确定性和经济衰退风险增加,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资产,信心动摇显现。
据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全球非美国投资者持有大约22万亿美元的美国资产,这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投资者综合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且其中相当大比例的股票投资并未采取汇率对冲措施。如此庞大的资本流向对美元汇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经常账户目前赤字高达1.1万亿美元,须依靠等量的净资本流入维持平衡。这意味着,如果外资对美国资产采购热情下降或持币观望,美元压力将进一步加剧。Hatzius指出,过往历史经验也显示出相似的汇率形势,美国美元在1980年代中期和2000年代初期经历过类似估值水平。当时,美元累计贬值幅度达到25%到30%。
如果这一趋势重演,美元后续跌幅甚可能超过当前市场预期。美元走弱对美国出口具有显著激励作用,一定程度上能缩小龟裂已久的贸易逆差,且在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时为美国经济提供一定缓冲。然而,Hatzius也强调,美元贬值的性质和驱动因素极为关键。若主要由外资风险偏好下降引发,可能抵消汇率调整对金融条件的正面促进效果。鉴于多重因素交织,美元汇率短期内难以预测,但中长期看仍面临下行压力。经济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IMF预计美国2025年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2.8%下滑至约1.8%。
相较而言,其他主要国家经济体表现相对稳定,削弱了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今年美国面临的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通胀上升压力。更弱的美元汇率虽可能通过提高进口成本推动通胀加剧,但同时有利于出口企业竞争力提升。Hatzius认为,尽管美元或走弱,但其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短期内不会动摇。除非发生极端经济或地缘政治事件,美元作为国际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存的优势依然稳固,是其他货币难以超越的。展望未来,美元走势还将受到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包括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全球经济增长路径、地缘政治动荡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等。
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及政策动向,把握汇率风险管理机会。总之,美元近期的跌势不仅反映出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同时也揭示了全球资本配置的新趋势。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的分析为理解当前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提供了有力视角,并提醒我们关注美元作为全球货币体系基石的变动对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随着国际贸易格局和地缘政治环境持续变化,美元的走势和功能性调整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关键变量。了解其背后驱动因素和潜在后果,对于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乃至普通消费者均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