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清晨,俄罗斯最大航空公司阿эрофлот官方发布紧急公告,承认其信息系统出现严重故障,导致从莫斯科起飞的近50个航班被迫取消。很快,两个活跃的黑客组织――“白俄罗斯网络游击队(Киберпартизаны BY)”和“Silent Crow”公开声明称,正是他们联手发动了这次针对阿эрофлот的网络攻击,成功全面渗透并破坏了公司的关键IT系统。这起事件不仅导致阿эрофлот运营陷入瘫痪,也极大地震动了俄罗斯乃至国际航空领域。 黑客宣称,他们对阿эрофлот内部系统的渗透持续了足足一年时间,并逐步从外围网络渗透到核心层级的Tier0系统,掌握了包括CREW、Sabre预订系统、SharePoint文档平台、Exchange邮件服务、1С财务系统、CRM客户管理系统等所有关键业务平台的控制权。此外,通过对服务器虚拟化环境(Proxmox集群、ZVIRT虚拟化设置、iLO管理接口等)的掌控,黑客得以远程操作并摧毁大量物理与虚拟服务器。据称,破坏波及约7000台服务器,导致12TB的航班历史数据库,8TB的Windows共享文件,2TB的企业邮件数据全部丢失或者不可恢复。
黑客还透露,他们截获了大量员工私人电脑以及高级管理层的设备,获得了通话录音以及内部监控数据,甚至包含部分隐蔽的监听系统内容。这意味着阿эрофлот的敏感信息全面暴露,安全隐患极为严重。 无疑,这起史诗级的黑客事件暴露了大型传统航空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严重薄弱环节。尽管近年来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均加大了网络安全投入,但依稀可以看到的是,体系庞杂、遗留系统众多、涉及多国供应链的航空IT环境极易被多面攻击所击破。 事件发生后,阿эрофлот迅速组织专家团队全力修复,力图减少运营中断时间。与此同时,莫斯科交通检察机关介入调查,确认该事件属于刑事性质的网络犯罪。
相关部门已立案,依据俄罗斯刑法第272条第4款对违规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进行追责。阿эрофлот的官方表态中强调,将保障旅客权益并加快恢复公司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以往,“Silent Crow”黑客组织曾针对俄罗斯多家关键基础设施实施攻击,其中不乏对国家登记处、主要通信企业“Ростелеком”、汽车制造商以及银行系统的渗透攻击,这显示其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长期渗透能力。同样,白俄罗斯的“Киберпартизаны BY”不仅攻击过铁道部门,还入侵了负责频谱管理的国家无线电中心。这两大组织的合作此次引发破坏,堪称一次罕见的跨区域、跨组织联合行动。 黑客公开的声明提到了攻击对阿эрофлот造成的“战略性”损失,并表示将在近期分批公布攻击中获得的部分数据资料,这对企业名誉和客户隐私造成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剧。
观察人士普遍认为,鉴于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后续的数据泄露可能会引发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商业纠纷。 此外,社交媒体及技术社区对这次事件展开了热烈讨论。部分技术专家质疑阿эрофлот为何仍大量依赖外国操作系统和软件,在关键基础设施层面未全面采用国内可控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有人将这视为俄罗斯信息产业长期所面临的困境,即政策推动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落差。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有关网络安全行业整体生态的反思。随着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被普遍运用,黑客攻击手段日益智能化和复杂化,传统的防御措施面临巨大挑战。
针对大型企业的持续、隐蔽渗透攻击有可能成为未来新的常态,企业信息安全投资和策略必须不断革新。 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伊朗、俄罗斯等国家正在推动建立更独立自主的信息技术系统,以抵御外部威胁。同时,企业应加快引入多层次防御体系,加强对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管理。无人值守环境下的智能监控、大数据异常分析和快速响应协同,成为保障业务连续性和客户数据安全的关键。 此次阿эрофлот事件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借鉴,促使航空和其他关键行业重新审视安全态势。确保信息系统的韧性和数据保护能力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企业生存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深,网络安全趋势将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不远的未来,航空企业必须重塑其安全战略,强化运营透明度与技术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安全合作,抵御日益严峻的网络威胁,保障乘客利益与社会公共安全。这起事件无疑成为全球数字时代保持警醒的重要提醒,网络安全已不能再被视作单纯的IT问题,而是关乎企业信誉、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