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糖市经历了显著的波动,尤其在2025/26年度,供应充足成为压低糖价的主要因素。印度与巴西这两大糖业巨头的高产表现,引发了全球糖供过于求的担忧,进而对国际糖价形成了极大压力。了解全球糖价下跌背后的细节,对于行业从业者、投资者及相关市场参与者,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糖生产国,预计2025/26年度的产量将激增至350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19%。这一增产主要得益于充足的种植面积和今年异常丰沛的季风降雨。印度气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季风降雨量较常年水平超出6%,为甘蔗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水分条件。
季风的充足降水不仅保证了作物的健康发展,也提高了甘蔗的品质,有助于提升糖的收成。印度政府可能允许当地糖厂在新季节加大出口,这一政策转变加剧了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成为压低国际糖价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糖生产国,其产量增长同样不容忽视。尽管今年干旱天气曾一度影响甘蔗的生长,但巴西糖厂积极提高甘蔗榨取效率,优先将产量用于糖的生产而非乙醇,导致市场供应持续增加。根据Datagro的报道,巴西糖厂预计将在本月上半月压榨54%的可用甘蔗,比以往更注重糖产量的提升。此举预计将为市场带来约320万吨新供应,对糖价构成显著压力。
全球范围内,供应过剩预期不断加强。权威贸易机构Czarnikow于6月底预测2025/26年全球糖市将出现750万吨的供应盈余,系近八年来最大规模。此外,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半年报告指出,当季全球糖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4.7%,达到历史最高纪录18931.8万吨,库存水平亦同比增加7.5%。库存的增加意味着市场上的可用糖量充裕,进一步压制价格的上升空间。这一系列数据均显示,糖价正面临持续的下行风险。纽约糖价已近4.25年低点,伦敦糖价也接近4年最低,显示市场悲观情绪浓厚。
价格下滑不仅对种植者和生产商构成挑战,也影响供应链各环节及相关经济利益。资本市场方面,投资者趋于谨慎,糖相关期货价格波动加剧。预计短期内,除非出现极端天气事件削减产量或主要出口国政策调整,否则糖价难以实现突破。行业专家建议关注印度和巴西的产量变化及出口政策,以把握市场脉动。此外,全球经济状况和消费需求对价格走势也有关键影响。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替代甜味剂的兴起,糖的消费增长出现一定放缓,这也为价格提供了压力。
全球糖市的复杂性使得价格波动具有多重因素互动的特征。未来,如何有效协调产销关系,减少供给过剩,将成为全球糖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科技进步和智能农业的应用,有望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糖产配置,避免资源浪费。环保政策也开始对糖业生产方式提出新要求,推动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综上所述,全球糖价目前正处于供应充裕带来的下行通道。印度与巴西的产量提升,以及全球库存的增加,构成压低价格的主要因素。
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合理调整生产与销售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尽管供应过剩短期难以化解,但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糖产业有望实现更健康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