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埃隆·马斯克带领的航天企业SpaceX不断推动其星舰计划,力图实现火星殖民的宏伟目标。然而,与其激进进取的太空探索愿景相伴随的,却是对地球环境和文化遗产带来的巨大威胁。特别是在其最新提出的将火箭残骸“雨落”于夏威夷及其周边纯净海域的计划中,这种威胁日益显现。夏威夷群岛素有“神明触摸之地”的美誉,尤其是位于太平洋深处、距离檀香山400英里的莫库马纳纳岛,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此地成为一处极具环保和人文价值的地区。莫库马纳纳岛上密布古老的夏威夷宗教遗址,周围海域栖息着濒危的和尚海豹、丰富的珊瑚群以及多种濒危海洋生物,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Papahānaumokuākea海洋国家纪念碑,覆盖近60万平方英里的水域,是地球上最大的保护区之一。遗憾的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在2025年5月批准了SpaceX扩大星舰发射计划的许可,该许可允许SpaceX每年发射星舰火箭多达25次,并大幅扩展火箭残骸掉落的区域,涵盖夏威夷主要岛屿周边以及整个西北夏威夷链岛。
这意味着数以千计的火箭碎片将可能散落在原本纯净且极为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环境科学家、海洋学家和本土夏威夷群体对此表达了强烈的担忧。频繁的火箭发射及其残骸坠落所带来的噪音污染、落入海中的有害物质以及机械碎片将对如夏威夷绿海龟、肯普斯利海龟、鲸鱼、鸟类及珊瑚礁等多种海洋和陆地物种造成潜在危险。例如,Starship火箭的爆炸可能引发猛烈的声爆,影响海洋哺乳动物的听觉系统;未燃尽的燃料和重金属物质也可能污染海水,破坏珊瑚及整个海洋食物链的健康。据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的生物学调查,已有多个物种列入受影响名单,警示可能出现的生态连锁反应。此外高度敏感的文化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夏威夷本地人视莫库马纳纳岛及周边海域为祖灵的归宿地,与之有着深厚的精神联系。许多本地酋长、文化守护者和社区成员反对这项许可,呼吁文明发展需尊重并保护原住民文化遗产及自然家园。对于他们而言,借由神话“pō”(黑暗)与“au”(光明)的界限,表达了生命灵魂的流转与归宿,不容肆意破坏。尽管FAA在批准许可时引入了50英里的缓冲区,试图保护部分核心区域,但仍难以消除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此次环境评估报告主要由SpaceX所委托的外部机构撰写,再由FAA审查通过,因缺乏独立第三方全面评估而引发广泛非议,环保非政府组织因此提起诉讼,要求进行更为详尽、科学且包含文化磋商的环境影响评估。最近几年SpaceX的测试发射频频失败,火箭爆炸产生大量残骸,对发射地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州立公园及周围野生动物保护区也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诸如炸毁发射台、引发野火、扰乱鸟类繁殖等问题层出不穷,体现出“快速失败”的技术路线背后付出的代价。虽然SpaceX及其支持者强调拓展航天发射频次对于保持美国在全球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实现人类多星球生存战略的重要性,然而本地居民、环保组织及多位科学家始终质疑这种代价是否过于沉重。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随着政治结构的调整和环保监管力度下降,FAA及其他相关监管机构的能力和独立性受到削弱,使得SpaceX在监管环境中获得了更大自由,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环境与文化保护不足的担忧。作为全球航天探索的先锋,SpaceX的星舰计划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目标在于实现人类跨星际迁徙,为人类文明的未来打开新的道路。然而,技术进步和环境伦理之间如何找到平衡,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夏威夷独特的生态系统和文化底蕴象征着无法被替代的自然遗产,其保护和尊重应成为航天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未来,只有在充足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全面评估和尊重本土文化诉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科技进步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SpaceX及相关监管部门需谨慎权衡航天梦想与生态责任,妥善处理与地方社会的关系,避免将纯净海域变成“试验场”或“污染区”。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人类在追求星际梦想的同时,更应守护好身边这颗蔚蓝星球和文化根基。对这一话题的持续关注,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寻求更加可持续、包容和负责任的探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