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货币市场的蓬勃发展,比特币作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加密资产,吸引了无数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关注。许多支持者声称,将比特币纳入中央银行储备资产不仅能够优化投资组合,还能提升资产回报率。然而,瑞士国家银行(Swiss National Bank,简称SNB)最近明确拒绝增持比特币储备,这一决定引发了业界广泛讨论。本文将围绕瑞士国家银行的立场,结合市场数据和专家观点,全面剖析其拒绝比特币储备背后的原因以及未来数字货币对央行储备的影响。 瑞士国家银行在2025年4月底的年度股东大会上,SNB行长马丁·施莱格尔(Martin Schlegel)公开表示,目前不考虑将比特币纳入国家储备资产。施莱格尔指出,尽管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在市场上的交易活跃且流动性尚可,但在危机时刻,其市场流动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此外,数字货币的高波动性也直接威胁到储备资产的长期价值保存,无法满足中央银行对货币储备“安全性、流动性与保值性”的严格标准。 施莱格尔的发言,实则呼应了许多中央银行对加密货币资产普遍持谨慎态度的立场。传统央行强调货币储备必须确保在全球经济波动或金融危机时保持稳定,而加密货币波动剧烈、监管政策尚不成熟、市场操纵风险高,因此难以成为合适的储备资产。此观点不仅仅是瑞士国家银行的独特声音,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也曾公开批评比特币“毫无价值”,且高度投机,可能滋生洗钱犯罪活动,因此欧洲众多央行明确排除比特币入储。 尽管如此,支持比特币入央行储备的观点也并非毫无根据。以比特币倡议组织(Bitcoin Initiative)为代表的加密货币研究团体采用数据模拟,展现了若瑞士央行自2015年起持有1%的比特币投资组合,投资回报率几乎翻倍,且波动率仅略微提升。
他们指出,在多元化资产配置中,比特币具有较强的“非相关”性,即其价格波动与传统资产如股票和债券不同步,有助于优化整体投资回报。该倡议成员卢齐乌斯·迈瑟(Luzius Meisser)强调,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和交易量持续保持在高水平,即便在银行假日或市场压力期间依然具备良好流动性。 此外,瑞士国家银行虽未直接持有比特币,但通过持股涉足拥有大量比特币库藏的美国上市公司间接暴露于加密资产。例如,截至2024年底,SNB持有数百万股特斯拉和MARA Holdings等企业股票,这些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包含大量比特币储备。这种间接持有的策略,展现了瑞士国家银行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适度接触数字货币领域的谨慎态度。 瑞士国家银行的谨慎立场也被部分分析师解读为政治考量。
比特币及加密货币在全球金融领域激起较大争议,尤其在欧盟与瑞士之间维系着敏感而微妙的金融关系。瑞士若将比特币纳入官方储备,可能被解读为对欧元等传统货币的信任减弱,从而影响与欧盟的经济合作。此外,欧洲中央银行对加密货币的强硬态度,加大了瑞士国家银行采取更为保守策略的可能性。 与瑞士相比,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态度则更为严格。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曾明言,根据《联邦储备法》,美联储不具备持有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法律权限,也无意推动相关政策变更。反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025年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建立战略性比特币储备和加密货币库存,成立评估数字资产的专业委员会。
该命令禁止政府机构开发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凸显对数字隐私的高度重视,展现了美国在数字货币监管和战略布局上的复杂态度。 总体来看,瑞士国家银行拒绝把比特币纳入其官方储备,是在风险管理和资产稳定性之间作出的权衡。虽然加密货币市场近期表现亮眼,其创新技术和收益潜力无疑引人注目,但央行作为金融权威机构,更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货币稳定。当前比特币价格波动大、监管体系尚未完善,且市场流动性在危机时可能急剧下降,这些因素均限制了其作为稳定储备资产的可行性。 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与监管政策的完善,数字货币或许会以更规范和安全的形式,逐步融入中央银行的资产配置。但这种转变需要时间,由政策制定者、市场监管机构与金融市场共同推进。
在这之前,传统资产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央行对数字资产的谨慎态度也将在相当时期内持续。瑞士国家银行的决定既反映了全球央行普遍关注的核心挑战,也凸显了数字货币领域潜在的巨大不确定性。 加密货币作为新兴资产类别,对全球金融生态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应保持审慎乐观,理性分析比特币的风险与机遇。只有建立在稳健监管和科学评估基础上的数字货币战略,才能助力金融体系实现健康长期发展,从而真正释放数字资产的潜力。瑞士国家银行的做法,无疑为全球央行如何步入数字货币新时代提供了宝贵借鉴与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