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影响了科技产业的格局,也深刻改变了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向。根据最新的晨星Direct报告,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全球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基金的资产规模激增至380亿美元,这一规模较五年前增长了七倍以上。促使这一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中国市场出现的创纪录资金流入,尤其是国内AI初创企业DeepSeek的突破性成功,为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热情。DeepSeek开发出一种高效的人工智能模型,既提升了性能,也大幅降低了对高性能计算硬件的依赖,显示出中国在AI技术创新和应用上的强大潜力。这直接推动了中国投资者在第一季度对人工智能基金的积极布局,从而推动了整体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事实证明,2022年底ChatGPT 3.5的推出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分水岭,极大地激发了机构和散户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投资热情。
虽然投资环境伴随高波动性,人工智能基金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和急剧的下跌,但整体趋势依旧向好。相比于其他地区,美国市场的人工智能投资更多依赖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而欧洲则以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为主导,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体现了两大经济体在投资风格和市场偏好上的明显不同。美国ETF的低成本、透明度高以及交易灵活性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投资者青睐。美国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基金的资产在短短两年内增长了14倍,达到5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尽管如此,美国市场仅占全球人工智能基金资产的15%。在美国市场上,Global X人工智能与技术ETF(AIQ)凭借其先发优势成为最大的AI基金。与此同时,主动管理型ETF的崛起也带来了创新动力,现有的主动主题AI ETF资产达到了4.15亿美元,占美国本土AI基金总资产的近十分之一。
ETF集中的投资策略使投资者能够获得更细分且精准的人工智能主题敞口,这种灵活性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需求。全球范围内,所谓的“七大巨头”科技股在AI ETF投资组合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晨星研究,NVIDIA公司几乎出现在90%的人工智能基金中,而被称为“七巨头”的所有公司均在超过一半的基金中持有。这种集中持股为基金经理带来了挑战,他们需要在集中度风险和行业领先股的投资收益之间寻找平衡。与此同时,中国投资者的强劲买入正在改变全球AI投资的格局。中国市场的资金涌入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本土技术企业的信赖,也体现了对人工智能长期成长潜力的高度认可。
中国创业公司在计算效率和技术创新上的突破,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中国作为AI创新前沿角色的信心。除了资金规模的扩张,人工智能基金的投资主题也逐渐多样化。从基础算法和硬件提供商,到应用层面的企业服务和消费者应用,投资方向更加细化,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在竞争激烈且快速演进的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策略仍需紧跟技术趋势和市场动态。市场波动提示投资者应保持理性,注重长期价值,同时借助ETF等灵活工具优化资产配置。整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引发了新的投资浪潮。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科技创新驱动力,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突破,将有助于推动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完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人工智能基金资产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时伴随的投资机会和挑战也将更加显著。投资者需关注全球市场环境变化,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参与人工智能相关投资,捕捉这一新兴产业带来的丰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