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量子计算技术的迅猛进步引发了全球对数字资产安全的广泛关注。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领军者,比特币的安全性曾长久以来被视为坚不可摧,但随着量子计算机逐渐走向实用化,其独特的公钥密码体系正面临潜在的严重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威胁,专注于后量子密码学的创新团队Project Eleven宣布完成了一轮600万美元的融资,旨在打造保护比特币免受量子攻击的防御工具和生态系统。此次融资由知名Web3投资机构Variant Fund以及量子技术投资方Quantonation联合领投,标志着量子技术与加密领域进一步融合的发展新趋势。Project Eleven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普鲁登(Alex Pruden)表示,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构建一整套工具、标准和生态系统,确保数字资产在后量子时代依然保持坚固的安全防护。根据他们引用的数据,目前共有超过一千万个比特币地址持有正余额,其中超过六百万比特币的相关地址已暴露公钥信息,这一规模相当于价值近6480亿美元的资金面临潜在的量子攻击风险。
面对如此庞大的安全隐患,Project Eleven的首个重要产品是名为“Yellowpages”的密码学注册系统。该系统允许用户以量子抗性证明的方式,将现有比特币地址与新的安全地址关联,不依赖链上操作,做到为用户提供一条在量子攻击发生时可备用的安全通道。Yellowpages系统已通过独立安全审计机构Cure 53的评估,审计报告即将对外发布。同时,Project Eleven已与比特币核心开发者展开初步沟通,探讨未来可能的协议升级方向。对量子技术的威胁声音并非空穴来风。比特币白皮书的关键人物Adam Back就曾指出,量子计算的压力甚至可能促使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曝光现身。
尽管量子计算破坏加密的威胁仍存争议,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其主要是理论层面的,缺乏现实紧迫性,但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专家已将此视为必须提前预防的安全课题。美国国家安全局制定的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到2035年所有国家安全系统必须具备量子抗性,而新设备自2027年起必须符合量子密码标准,旧设备亦将在2030至2031年间逐步淘汰。此外,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同样规划在2035年前实现后量子密码学的广泛采用。普鲁登强调,当前讨论的重点已从“是否存在”转向“何时实现”。一份由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兰德公司于2020年发布的专家调查报告预测,破坏现行加密体系的实用量子计算机最早将在2027年出现,平均时间则估计为2033年左右,并且不排除更早或更晚的可能性。谷歌在2025年发布的最新研究则将攻破RSA-2048所需的噪声量子比特数从2000万显著缩减至约100万个量级,尽管目前全世界量子计算机的稳定量子比特尚仅数百个,距离实用化仍有不小差距。
普鲁登还表示,量子计算机已经能够在极小规模上实现对ECDSA公钥的因式分解,尽管经典计算机同样拥有一定能力,但两者的差距和发展轨迹值得密切关注。历史上,经典计算机利用超强运算能力已能分解远大于目前量子计算能力范围内的密钥,这提醒行业对安全防护持续创新的必要。比特币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加密货币,其潜在的量子安全风险引起了业界和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Project Eleven的努力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所开发的黄页注册系统和未来可能的协议升级,是构建数字资产后量子安全的关键环节。从长远看,随着量子计算技术不断成熟,所有依赖现有公钥体系的数字资产务必实现及时的密码学升级,以抵御可能的量子攻击。对普通用户而言,保持对金融数字资产安全防护技术进展的关注,以及积极参与安全协议的升级体验,将成为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举措。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间的协作亦将是推动后量子密码学广泛落地的关键因素。总的来看,Project Eleven的600万美元融资不仅为比特币防御量子攻击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更彰显了加密业界对于未来安全威胁的前瞻性布局。随着量子计算革命来临,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正迎来新的安全范式,唯有不断革新与合作,方能确保数字经济的稳健发展和用户资产的安全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