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花生过敏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尤为突出。据统计,英国约有五十名儿童中就有一人受到花生过敏影响,这不仅给家庭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也加重了公共卫生体系的负担。传统观念中,为防止过敏发生,家长们常选择延迟将花生制品引入婴儿饮食。然而,最新由南安普敦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及国家卫生研究所联合开展的研究颠覆了这一观念,提出早期添加花生制品到婴儿辅食中的做法,能够显著降低婴儿花生过敏的风险。根据发表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若将花生制品在婴儿四至六个月间引入饮食,花生过敏的发病率有望降低达77%。这一发现不仅为过敏预防开辟了新思路,也反映了预防过敏的关键“窗口期”。
研究团队指出,婴儿身体发育到适合接受辅食的阶段,尤其是带有湿疹或鸡蛋过敏的高风险婴儿,应在四个月时尽早尝试包含花生的辅食,如软质花生酱或适合婴儿的花生小吃,避免食用整颗或破碎的花生,以免引发窒息危险。与此同时,母乳喂养仍被建议作为乳儿头六个月的理想营养方式,母乳与花生辅食的结合将有助于提供免疫保护。早期引入花生制品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源自婴儿免疫系统的可塑性阶段,此阶段机体对新食物的接触较为容忍,有助于建立免疫耐受,降低日后过敏反应的发生。相比之下,若延迟至12个月或更晚引入花生,过敏风险虽有所下降,但效果仅有33%,减缓的程度远不及早期介入。该研究的结论与以色列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呼应。在以色列,由于文化习惯普遍在婴儿饮食早期添加花生食品,花生过敏的发病率显著较低,印证了对“窗口期”把握的科学合理性。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包括“关于耐受性的询问”及“早期花生过敏学习”两项重要研究,结合观察性数据,构建模型评估最佳引入时机。结果显示,重点在于普及全体婴儿饮食中的花生供给,而非仅限于高风险婴儿。单纯针对湿疹严重的新生儿进行干预,虽然对其自身风险有明显帮助,但对整体过敏人口比例的影响甚微,难以达到群体层面的有效预防。研究负责人之一,南安普敦大学的格雷厄姆·罗伯茨教授强调,公众传统上对早期引入花生心存顾虑,主要因对安全与风险的误解。然而,简单、低成本且安全的早期介入策略能够极大改善未来兒童健康状况,是值得在公共卫生政策中推广的重要措施。除此以外,研究还指出,花生过敏的产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多重因素相关。
湿疹作为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的表现,是花生过敏高风险的标志之一,但大部分过敏发生在普通婴儿中,巩固了全民干预的必要性。政府及医学机构已将研究成果纳入指导建议,诸如美国和欧洲多国过敏指南均提倡在婴儿辅食阶段早期引入花生产品。推广这些科学共识对于医疗专业人员、早教工作者及家长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总的来说,现有科学证据强烈支持花生制品在婴儿四至六个月时引入饮食,有助于免疫系统建立耐受性,显著降低花生过敏风险。这一策略通过简单安全的方法为未来儿童提供过敏预防保障,具有长远社会和经济效益。家长在实施时应遵循医生建议,确保婴儿已具备适当的辅食准备条件,选择适合婴儿的花生制品形态,通过逐步引入和观察孩子反应,科学合理地进行饮食调整。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或将有更多针对其他食物过敏的早期预防策略被发现与推广,帮助减少过敏疾病的社会负担。为了保护婴儿健康,实现过敏预防的突破,社会各界应加强科学传播,消除误区,推动早期引入花生制品成为普遍共识和实践。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花生过敏的趋势,提升下一代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