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推迟对贝莱德(BlackRock)旗下iShares以太坊信托基金(ETHA)关于实物赎回(In-kind Redemption)申请的审查期限,最终将决定时间延长至2025年8月26日。这一延期直接反映出监管层面对加密货币相关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创新措施的审慎态度,同时也揭示了传统ETF创新机制与新兴数字资产领域之间的复杂交汇。 实物赎回是一种在传统ETF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机制,允许大宗投资者通过直接交换标的资产,而非现金,完成基金份额的赎回和申购操作。此举能有效降低交易中的税务负担和成本支出,提升市场的流动性与透明度,促进整体交易效率的提高。然而,到目前为止,美国市场上所有加密货币ETF尚未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使用此项机制,使得包括贝莱德、富达(Fidelity)、威兹德树(WisdomTree)及范埃克(VanEck)等重量级机构的相关产品效率大打折扣。 贝莱德于2025年5月首次向SEC提交了请求,寻求允许iShares以太坊信托基金采用实物赎回方式,以提升基金管理的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
2025年7月初,贝莱德对申请内容进行修订,专注于实物赎回部分,表明其对该创新功能的迫切期望。然而就在原审批截止日期7月12日临近之际,SEC提出延长审查期限,表示仍需充足时间全面考虑其带来的风险与合规问题。 实物赎回机制涉及基金份额和标的资产之间的直接价值转换,监管层担心在加密货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的背景下,相关资产安全、反洗钱措施及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仍存隐忧。加密资产的去中心化特点、技术复杂度及市场结构,均为监管评估增加难度。SEC强调,确保市场公平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为首要目标,因此采取谨慎态度,延长审查期限以收集更多信息。 这一推迟对多家积极布局加密货币ETF的资产管理机构产生广泛影响。
除了贝莱德,诸如21Shares、富达、威兹德树、Bitwise及范埃克等均已提交了相关申请,希望获得允许实物赎回的支持,但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延迟。监管迟缓直接限制了产品创新步伐,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资产ETF的兴趣和认同。 业内人士对此普遍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SEC委员赫斯特·皮尔斯(Hester Peirce)曾表示,实物赎回机制“终将会在加密ETF领域实现”,暗示监管环境正逐步向支持创新方向转变。彭博情报分析师James Seyffart亦于2025年5月预测,SEC可能会在当年内批准实物赎回相关请求。新的SEC主席保罗·阿特金斯(Paul Atkins)就任后,监管政策或将带来新变化。
阿特金斯以实际且开放的监管思维著称,他公开支持厘清区块链技术下的监管边界,例如明确“协议质押活动”不属于证券发行范畴,令市场对监管政策前景更加期待。 对于投资者而言,实物赎回若能获批,将大幅提升加密货币ETF的透明度和操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流动性,从而可能刺激更多机构资金涌入,加速数字资产市场的成熟与规范发展。同时,这也意味着ETF产品在设计上能够更好地贴合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 尽管目前SEC的拖延让市场诸多期待暂时搁浅,但这也展现出监管层愿意平衡创新与风险管理的态度,体现了美国在加密资产基金领域的审慎推进策略。行业参与者和观察者认为,随着技术演进和监管框架不断完善,实物赎回等创新将在不久的将来获得认可,为加密货币ETF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SEC推迟对贝莱德以太坊ETF实物赎回申请的决定,既是当前加密金融产品监管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市场创新与风险防控博弈中的关键节点。
未来,随着政策的明朗和市场需求的推动,实物赎回机制的推广有望成为数字资产投资领域的里程碑,为投资者带来新的价值体验,推动整个加密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