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元指数显著上涨,主要受到美国国债收益率,尤其是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的强力支撑。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了3.6个基点,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重新突破5%,达到近一个半月来的新高,这些变化显著提升了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利差优势,进而带旺了美元的整体表现。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其表现对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深入分析此轮美元反弹的驱动因素十分必要。六月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核心CPI环比增长0.2%,略低于市场预期的0.3%,这部分缓解了市场对通胀加剧的担忧。尽管当月整体CPI同比上涨2.7%,超出市场预期的2.6%,并较五月份的2.4%有所回升,但核心CPI的相对稳定为市场带来一线希望,暗示通胀压力尚未全面失控。然而,随着关税相关费用的压力逐渐体现,预计未来数月通胀或面临上行风险。
另一方面,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显示,投资者对美联储在未来数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中降息的预期变化不大,这反映出市场对当前货币政策路径的观望态度。虽然7月底会议上有25个基点降息的可能性被部分计入定价,但整体市场尚未预期大规模放松政策。美元走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美贸易谈判的积极进展。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中贸易谈判已进入“非常良好的阶段”,美国对华为、Nvidia等高科技公司出口许可放松成为磋商的“拼图”之一。这些进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从而降低了避险资金对美元的需求。尽管如此,美元仍因为其全球避险货币地位而保持一定的支撑力度。
在对欧元兑美元的影响方面,因德国10年期国债(bund)收益率下降2.4个基点,欧元利率优势减弱,导致欧元兑美元回落0.36%。不过,德国7月份的经济预期指数上升至52.7点,高于市场预期,显示德国经济短期信心有所恢复,这对欧元构成一定支持,但整体利率差距的收窄令欧元压力增大。全球资本市场方面,美元走强通常伴随其他风险资产表现承压。近期标普500、纳斯达克和罗素2000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与资金回流美元有关。同时,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亦有不同程度的调整。长期来看,美元能否持续维持强势,仍要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美国经济基本面变化以及全球地缘政治风险。
若通胀持续保持温和增长,美联储可能维持当前利率水平,甚至延迟降息步伐,美元因此受益的概率较大。然而,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显著、中美贸易形势恶化或其他突发国际事件发生,美元避险属性将进一步凸显,可能加快资金流入美元资产。在企业和投资者层面,美元走强影响跨境业务和投资回报。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汇率波动挑战,而外币负债企业的财务成本增加。投资者需关注利率变化对债券和股市的双重影响,以及美元走势对全球资产配置的调整需求。整体而言,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对美元形成坚实支撑,推动美元指数走高。
通胀数据虽带来一定乐观信号,但关税压力和未来通胀走势仍需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为市场带来蛛丝马迹的利好,但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决定美元走势依旧面临多重变量影响。投资者应保持谨慎,综合考量宏观经济、政策和地缘政治因素,灵活调整资产配置,以应对未来外汇市场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