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创新代表,正逐渐成为数字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币以其价格稳定、交易便捷的特点,受到全球市场与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进入2025年,传统银行业巨头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纷纷宣布准备进军稳定币领域,这不仅体现出金融传统力量对数字资产的重视,更为稳定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信心。摩根大通作为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拥有3.6万亿美元的庞大资产,其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近日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摩根大通计划深度参与稳定币生态。戴蒙指出,银行进军稳定币领域部分原因是面临不断崛起的金融科技公司挑战,这些科技企业通过创新手段致力于重塑传统金融系统的功能,抢占市场先机。戴蒙将摩根大通自身发行的“存款币”(JPMorgan Deposit Coin)与稳定币进行了区别。
他表示,存款币是发行在公有区块链上的概念验证型代币,主要服务于机构级客户的现金支付和结算场景,作为一种替代稳定币的工具存在。尽管如此,摩根大通仍然会对稳定币领域深入探索,以加深对其运作机制和特性的理解。与此同时,花旗银行首席执行官简·弗雷泽(Jane Fraser)也在同一天宣布,花旗正在考虑发行自主稳定币,重点方向聚焦于通过代币化存款促进数字支付的应用。弗雷泽强调,与稳定币发行并行,花旗对代币化存款业务的探索同样十分积极,期望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客户体验。摩根大通与花旗的动作反映了传统银行业对数字货币技术的认可与拥抱,尤其是在稳定币渐成数字支付主流载体之际,金融巨头们纷纷寻求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进一步来看,这一趋势得益于美国立法机构对数字资产监管框架的完善。
2025年6月,参议院已通过旨在规范稳定币及其发行方的“GENIUS法案”,当前正等待众议院审议。这部法案一旦落地,将为稳定币的发行和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而降低银行及其他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的政策风险。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在“加密货币周”期间公开支持GENIUS法案,呼吁尽快通过,以推动美元主导的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这背后反映出美国政策层面对数字资产国际竞争力的高度重视,稳定币被视为维系美元全球霸权的数字工具。根据DefiLlama的数据,截至2025年中,全球稳定币市场总市值已达到2580亿美元,自2024年7月起增长了58%,显示出稳定币的强劲发展势头。对于多数业内专家而言,稳定币是加密货币领域第一个真正实现主流应用的产品,其易用性和交易效率为全球企业和个人所青睐。
回顾摩根大通的存款币项目,该项目最初推出即针对机构客户,旨在解决传统支付及结算中的效率和透明度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存款币能够实现近乎实时的资金转移与结算,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增强资产流动性。这一创新与银行传统业务形成有力互补,也为推进整体金融系统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花旗银行方面,其探索的稳定币发行不仅限于技术实现,更强调合规风险管理和业务场景的深度结合。花旗通过布局代币化存款,尝试打造全新的数字资产存管与流通体系,提升客户在跨境支付、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体验。业内普遍认为,传统金融机构若能成功将自身庞大存款池与创新数字资产结合,将极大提升稳定币的可信度及市场接受度。
与此同时,2025年5月媒体报道显示,一批大型银行正考虑联合发行稳定币,成员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与富国银行。这样的合作不仅展现了金融巨头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协同意图,也有望通过统一的联盟币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市场生态,提升整个行业的合规与安全水平。展望未来,稳定币在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将进一步凸显。一方面,它可以加速跨境支付与贸易的数字化转型,减少传统流程的冗余和成本。另一方面,借助稳定且受监管的数字货币,用户和企业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获得更透明和灵活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在金融科技创新日益加速的大环境下,传统银行如果不及时介入数字货币领域,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新兴机构蚕食的风险。
总而言之,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相继宣布进入稳定币市场,体现了主流金融机构对数字资产未来发展趋势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布局。在美国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政策环境趋于明朗的推动下,稳定币有望实现更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同时,传统金融的深度参与,也有助于提升市场的规范性与风险管理水平,推动数字经济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随着竞争与创新的不断升级,全球稳定币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契机,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投资者、企业及监管者均需密切关注并合理应对这一变化,为自身在数字货币新时代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