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公开警告称,改革党针对英格兰银行钱币发行机制的一项大胆提案在财政上难以实现预期的节省效果。改革党主张取消商业银行在英格兰银行持有储备金所获得的利息,以此节省高达350亿英镑的公共开支,并将所得资金用于提升个人免税额和削减企业税负。然而,贝利认为这一设想过于理想化,“请不要将其视为收入,因为这笔钱实际上不会存在”。这一表态立刻引发了公众和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改革党提出的这一计划的背景是英格兰银行过去数年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QE)。自金融危机以来,为刺激经济增长,英格兰银行购买了大量政府债券,累计规模达到8950亿英镑。
这些购买带来了商业银行存放在英格兰银行的巨额储备金,并按照当前4.25%的基础利率支付利息。改革党认为,这部分利息支出实质上是对商业银行的补贴,是国家财政的无谓开支。 然而,贝利和英格兰银行方面指出,停止支付储备金利息等同于对银行征税,这不仅会削弱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还可能导致银行收紧贷款,从而抑制经济增长。作为回应,改革党副领袖理查德·泰斯称,英格兰银行目前在收缩量化宽松的过程中,即量化紧缩(QT),利率上升正加剧借贷成本,给公共财政带来巨大压力。泰斯甚至直接批评英格兰银行过度偏袒银行利益,忽视了普通工薪阶层的福祉。 此次争议反映了当前英国经济政策中复杂的利益冲突。
量化宽松在短期内有效缓解了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但随着经济复苏及通胀压力上升,政策负面效应逐渐显现。QT的推进令英国政府借贷成本明显上升,给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带来考验。改革党以此为依据,提出“对银行储备金利息开刀”的激进方案,试图通过结构调整来减轻纳税人负担。 贝利以五页长的公开信详细回应了泰斯的指控,重申了利息支付的必要性。他指出,这些利息为银行提供了稳定收益,有助于维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此外,贝利强调如果取消支付利息,银行可能因为成本上升而减少对外贷款,这将直接影响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不利于经济发展。
这一论战的背后,是英格兰银行如何平衡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政府财政压力的艰难抉择。过去几年英格兰银行坚持独立性,其政策目标不仅仅是控制通胀,还包括维护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然而,英国财政状况日益紧张,使得政治力量要求央行采取更多措施助力财政健康,导致政策和政治纠葛愈演愈烈。 市场反应方面,近期英国债券市场经历明显波动,部分反映出投资者对英格兰银行未来债券释放计划的不确定感。贝利暗示,未来针对债券巨额库存的出售方式可能会调整,以减少因长短期债券同时出售带来的损失。这也显示出央行在管理庞大资产负债表时面临的挑战,既要保持市场稳定也要尽可能降低公共支出成本。
专家分析认为,改革党的提案虽然理论上看似能够释放财政空间,但实际执行难度极大。一方面,取消银行储备利息可能破坏金融系统正常运作,增加银行风险,最终可能反向拖累政府财政。另一方面,英格兰银行的操作空间受限于现有法律和市场环境,不可能轻易实施大幅政策改变。 与此同时,改革党正将此议题作为吸引选民关注的政治手段,特别是在当前通胀高企和生活成本压力剧增的背景下,诉求减少政府财政浪费、减轻百姓税负的呼声极具吸引力。泰斯计划与贝利举行面对面会谈,讨论量化紧缩及储备金利息问题,期待寻求妥协与共识,但双方立场仍存在显著分歧。 总结来看,英格兰银行与改革党之间围绕钱币发行利益分配的争论,折射出英国经济和财政政策转型中的深层矛盾。
改革党希望通过激进政策减少财政赤字,同时促进税收改革,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状况,而英格兰银行则强调维持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未来英国央行如何在政治压力与市场需求中找到平衡,将成为决定国家经济走向的关键。 公众和市场应密切关注双方后续谈判,以及英格兰银行可能采取的政策调整措施。仅依靠取消利息支付以弥补财政缺口的方式,既不现实也存在较高潜在风险。持续推动更为合理和全面的货币财政协作,或许才能为英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