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货币和稳定币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全球金融生态。作为中国电商及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京东与蚂蚁金服同步发力,积极推动基于人民币的稳定币项目,向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美元霸主地位发起挑战。这一举措不仅反映了中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决心,也揭示了数字货币未来的竞争格局与市场趋势。 人民币稳定币的兴起背后,是全球数字资产市场变化的缩影。当前,美元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约48%的全球支付均以美元计价,稳定币市场的主流品种如USDT、USDC均与美元挂钩。然而,人民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定货币,因跨境支付效率不足及国际认可度受限,亟需借助数字金融手段提升其全球使用率。
京东和蚂蚁金服作为中国互联网经济重要组成,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技术优势,成为推动人民币稳定币的重要力量。据路透社披露,两家公司正积极游说中国人民银行,争取批准以离岸人民币为支撑的稳定币项目,在香港及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率先试点发行。此举意在强化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降低美元稳定币对市场的控制力。 这一战略不仅具有重要经济意义,更蕴含着深远的地缘政治考量。美元长期以来凭借其在全球金融体系的枢纽地位,享有“世界储备货币”的美誉,而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出有望推动形成多极货币体系,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样的金融选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早前曾表示,未来人民币数字化路径将围绕国际化展开,致力于打造以多个货币支持的多极体系,突破当前美元和欧元主导的格局。
在实际操作层面,港府近期发布新数字资产框架“LEAP”,明确将于今年8月1日迅速落实稳定币发牌机制,鼓励合法稳定币在实体经济中应用。香港作为全球金融创新重镇,为人民币稳定币提供了完善的政策环境与监管支持,这也是京东与蚂蚁金服选择香港试点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新加坡作为亚洲重要金融中心,同样具备开放的法规环境,两家公司计划申请两地的稳定币牌照,以加速布局。 据行业资深人士王咏利透露,若中国跨境人民币支付仍无法与美元稳定币的高效便捷相抗衡,将面临战略性风险。因为跨境支付的效率直接影响人民币在全球的接受度和使用频率。稳定币作为一种新型支付层,其便捷性和即时结算特性正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支付数字化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对该领域的重视日益增加,可谓顺应了全球数字经济的趋势。
此外,数字人民币(e-CNY)作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典范,已在中国多个试点城市展开测试,但其定位更偏向于国内零售和个人支付,尚未全面实现国际化。相比之下,商业机构发起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则更具灵活性和扩展性,能够在香港、新加坡等离岸市场自由流通,有助于吸引全球资本和企业参与,提升跨境贸易清算效率。 经济学家指出,人民币稳定币的成功有赖于技术标准、全球接受度以及监管配套的完善。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技术为稳定币提供安全、高效的底层支持,而全球货币政策协调也至关重要。京东和蚂蚁金服在数字金融领域积累的经验,将为稳定币的合规发行和风险控制提供强有力保障。 从市场角度看,截至2025年,全球稳定币市场总市值已突破2580亿美元,且美元计价的稳定币占据绝大多数份额。
非美元稳定币中,欧元稳定币(EURC)排名居前,但规模与美元相比仍有差距。人民币稳定币若能获得监管批准并顺利发行,有望在亚洲乃至全球市场快速占据一席之地,为投资者和企业带来更多元化的资产选择。 同时,数字货币的国际推广也将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重要桥梁,将推动跨境资金流动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国际贸易结算结算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投融资环境的改善,亦可增强中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符合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目标。 然而,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路上依然面临多重挑战。
监管合规需平衡创新与风险,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协调问题需厘清,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确定性亦给推行带来变数。此外,技术实现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以及市场对新货币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也是成功推广的关键因素。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公开表示,京东计划在全球主要法定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彰显了其对稳定币未来潜力的充分认可。蚂蚁金服作为中国金融科技翘楚,其拥有强大的区块链技术及支付体系,也为人民币稳定币的研发提供坚实基础。两家企业的合作,或将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人民币数字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落地和普及。 总体来说,京东与蚂蚁金服推动人民币稳定币的动向,正处于全球数字货币发展关键时刻。
随着各国纷纷布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和稳定币生态,中国在数字金融领域的进展将影响全球金融权力格局。人民币稳定币不仅是技术与金融创新的结晶,更是中国在新一轮国际金融竞争中的战略拳头。展望未来,随着监管环境趋于明朗,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有望成为国际贸易结算和跨境支付的新利器,助力人民币迈向全球储备货币的新高度,逐步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