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足机器人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尤其是在动作精度、灵活性及动力传递效率方面表现尤为突出。Cara作为最新一代高精度机械犬项目,通过创新采用绳索驱动的卷扬机系统 (Capstan Drives),为机器人关节驱动机制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无齿轮无滑轮的驱动新时代。与传统齿轮传动系统相比,绳索卷扬机以其零回差、高扭矩透明度、低惯量和安静运行的优势,极大提升了机器人关节的响应速度和动力输出效率,为四足机器人实现更为自然且动态的行走提供了坚实基础。 Cara项目的设计核心是绕开传统齿轮传动弊端,直接采用基于绳索的精准传动系统。项目的早期挑战之一便是实现精准的8:1传动比。通常齿轮比的计算基于齿轮的外径,而Cara的设计团队发现,绳索的直径在实际接触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绳索接触面的有效直径等同于齿轮的节径(Pitch Diameter),如果忽略绳索本身尺寸带来的影响,理论计算与实际传动比会产生显著偏差。Cara团队通过搭建两套略微偏离8:1传动比的卷扬机装置,通过测量传动比和调整大鼓外径,实现线性插值计算,精确定位理想大鼓直径,最终确保传动比误差降至万分之一级别,达成一次极其精准的传动匹配。 这种设计方法不仅突破了传统齿轮传动的设计瓶颈,也为日后其他绳索驱动系统的精准设计铺平道路。同时,通过精确推算绳索有效直径,Cara为多种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板。这种可复制、高优化的数字化设计流程,大幅加速了机器人制造过程的迭代效率,提升了机器人整体性能。 Cara的腿部结构设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其采用了同轴五杆连杆机构,这种结构不仅强化了负载分配,减轻了个别电机压力,同时使机械布局更为紧凑,兼具轻量化与结构强度。五杆连杆的使用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相对较少,但却带来了更为均衡的运动能力和极佳的运动灵活性。每条腿实现三个关节的控制,其中两个属五杆连杆本体关节,另一个关节则能实现整套连杆的旋转,赋予机器人更为复杂的空间动作覆盖。 关节驱动核心采用加工精细的8:1卷扬机制动装置,搭配2毫米高强度Dyneema DM20绳索。该绳索具有几乎零蠕变特性,确保长时间运动精度和稳定性。电机部分采用Eaglepower 90KV无刷直流电机,具备大间隙半径设计,优化了扭矩输出。
控制层面采用ODrive S1 FOC驱动控制器,并结合内置磁编码器与自制3D打印定制联轴器和散热盖,精细控制电机转速与位置,保障运动之精准和平稳。 Cara的脚部设计同样颇具匠心。高韧性的TPU 95A硬度半球形脚垫紧固于腿部底端,以保证触地抓地力与一定的弹性缓冲。3D打印材料选择上,引入PET-CF碳纤维增强材料打印小鼓,提供极高强度和耐久性。其余结构件则采用聚碳酸酯制成,在抗变形与加工便捷度之间达成平衡。整体结构设计由四根碳纤维管支撑,串联前后支撑板,确保整机刚性与轻盈。
碳纤维材料以其卓越的强度质量比成为支架结构的理想选择。 驱动与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是Teensy 4.1微控制器。所有来自电机控制器的CAN总线信号汇聚至CAN总线收发器,通过高效数据通信迅速协同机器人四足动作。操控端采用8通道遥控发射接收器,并辅以24V 3000mAh的锂电池供电,为系统提供稳定电流。尽管电池容量略显保守,但基于项目资金预算及现有资源循环使用的考量,仍可满足日常演示与测试需求。整机搭载40安培保险丝与5V稳压器,保障电路安全与微控制器正常工作。
集成的BNO086六轴IMU为机器人的姿态估计与自我平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软件实现方面,Cara通过特定的归零机制保证运动精度。采用绝对编码器监测电机轴位置,结合机械极限电流突增检测,实现启动时的准确关节定位。运动控制通过逆向运动学、正向运动学及旋转运动学三种模型构建,除了解析出关节角度与末端脚位置的关系,还能根据机器人体姿变化动态调整步态与平衡,形成闭环控制。介入的Arduino RAMP库完成路径点平滑插值,确保腿部动作自然连贯,避免突变带来的机械冲击。 行走算法采用环颤步态(Cycloidal Step Trajectory),实现足部起落平滑,呈现更接近生物步态的运动形态。
Cara模拟对角步法蹄,利用摆动与支撑两个阶段交替执行,形成连续、稳固的步行姿势。不论前进、侧向还是转弯,机器人均通过调整脚步角度和迈幅保证行走连贯性。在转弯时,不同对角足逐步迈进与撤回,匹配机器人体姿变化,达到自然转向。 机器人的稳定性控制更是其特色亮点。静态稳定通过持续检测IMU测得的倾角,自动调整机身俯仰和滚转角度,实现地面不平导致的姿态偏差纠正。动态稳定则巧妙限制IMU数据采样时机,仅在四足着地瞬间更新姿态,避免频繁调整造成不稳定,保持步态的平滑连续。
该策略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不平坦地面和外界扰动情境下的鲁棒性和恢复能力。 从整体角度看,Cara的设计体现出软硬结合的匠心工艺,既保障机械结构的强韧可靠,也搭建了智能精密的控制逻辑体系。其31.41磅的重量、60厘米左右的体型、配合3300美元的总造价均位于工程效率与材料成本的合理区间。 未来,Cara的项目规划集中在硬件与软件的双轨迭代升级上。一方面,提升电池容量和电压,再设计适配装置,提供更长续航和更强动力。同样,针对脚部耐磨损性,计划采用硅胶等耐久材质替代TPU,以增强户外环境中的适应性。
软件层面,步态调整仍具提升空间。当前机器人无法抬腿跨越较高障碍,今后可考虑借助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动作优化,实现对复杂环境的动态响应。 扩展硬件功能也是未来努力方向。Cara机顶预留GoPro运动摄像机接口,可扩展搭载激光雷达、机械手臂甚至射击装置。更多自主智能模块的引入,将打造功能更丰富、更适应复杂任务的四足机器人平台。 技术指导思想上,下一代机器人将注重小型化与模块化,更加适合业余发烧友与教育领域推广,带来广泛的工业应用和科研价值。
预计于2026年推出更易上手、配套完善的Cara小型化版本。 整体而言,Cara机器人展现了绳索驱动技术和精密机械设计的结晶。通过对传动比精准控制与优化连杆结构,结合高效电机驱动与智能控制算法,为四足机器人领域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其设计创新与实践经验将为未来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轻量化、高效能及高精度发展提供宝贵借鉴,推动机器人技术迈向更高的智能化和应用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