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苹果公司在界面设计方面不断追求创新和视觉时尚,而“Liquid Glass”(液态玻璃)风格便是其最新的尝试。这种设计结合了半透明模糊效果与光影叠加,力图打造一种极具未来感和透明感的操作体验。然而,尽管Liquid Glass带来了独特的视觉美感,其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争议也引发了用户和设计师的广泛关注。 苹果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在UI设计领域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每一次界面风格的迭代都代表着他们对用户体验和视觉表达的全新思考。Liquid Glass不仅仅是视觉元素的简单叠加,更涉及到操作逻辑、界面层次以及传统设计元素的重新组合。
然而,正因改变巨大,导致部分用户在实际使用中感受到困惑和不便。 设计师Louie Mantia的深入点评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尽管他对Liquid Glass的某些细节表达了明显的不满,甚至不愿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批评,但他坦言自己看到了设计中的多个问题。相比他所期待的专注于创作更多新事物的心态,批评这种设计变革令人感到内心挣扎。这正体现了设计师作为用户与创作者双重身份在面对产品演进时的复杂情绪。 一方面,Liquid Glass在视觉上尝试打破以往固有的界面层级,通过大面积的半透明模糊为内容和操作之间制造一种既分离又融合的氛围。
这种设计理念反映了苹果“让界面隐形,突出内容”的设计哲学,表面上看似让用户更专注于内容本身。然而,实际操作体验却显示出边界不清、层次混淆的矛盾。一些基础元素如工具栏、标题栏和侧边栏的分界模糊,导致用户难以快速辨识操作入口和功能区域。 尤其在App图标的设计上,Liquid Glass的表现更为显著。许多长期以来备受好评的经典图标被重新修改,引入了复杂的叠层模糊效果甚至造成颜色混淆。一些图标的传统构图和细节被迫妥协或改变,导致界面整体的视觉一致性和美感受到影响。
例如,Contacts图标因为叠层而出现了模糊的边缘,Automator图标则显得幼稚不成熟,部分图标如Chess和Dictionary在视觉表现上的比例和造型也产生了不合时宜的问题。 这些视觉上的“妥协”不仅是设计风格的改变,更对图标的可识别性造成了挑战。图标作为界面导向的重要元素,其清晰度和视觉可读性直接影响用户的导航效率。过度追求模糊和光晕效果,使得某些图标反而显得“凌乱”,无法快速被用户识别和理解其功能。 除了图标之外,Liquid Glass设计下的界面整体结构也呈现出不协调的状态。不同的应用内存在不统一的实现,有的突出模糊效果,有的则尽量回避,整个生态系统缺乏一致的设计语言。
例如Finder中的路径栏和状态栏延伸的边界不明确,侧边栏作为主要视觉焦点反而取代了传统工具栏和状态栏的角色。这种颠覆虽带来新鲜感,却缺乏合理的用户操作逻辑,给用户的学习成本增加不少。 设计师指出,苹果在追求视觉创新的同时,或许忽略了用户对情境识别的需求。界面元素之间的边界和层级是用户理解界面结构、快速完成任务的关键。当这些边界被模糊,用户的直觉识别能力随之下降,实际使用效率受到明显影响。尤其是在工具栏和标签栏等核心操作组合被融合后,用户无法确认某个操作究竟是按钮、标签还是菜单,混淆感随之加剧。
此外,Liquid Glass在实现上对设备性能的要求更高,复杂的模糊和光影效果需要消耗更多系统资源,使得部分设备表现欠佳,影响整体流畅度和响应速度。用户体验因此受到牵连,也反映出设计与技术实现之间需寻求更平衡的关系。 以上种种,设计师多次质疑苹果是否真心听取了用户和专业人士的反馈。他们认为,作为拥有庞大用户基础和丰富设计资源的公司,苹果不应该把社区的免费反馈当作产品改进的唯一推动力。与其如此,不如在设计决策之初就充分调研和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避免因盲目追求前沿视觉感受而牺牲用户的基本体验。 从设计哲学层面来看,Liquid Glass反映了一个根本的议题:界面设计究竟应如何调和内容和交互的关系。
传统观点认为UI应“隐形”,让内容成为体验核心;然而,这种“隐形”若以牺牲层次感和识别度为代价,反而削弱了用户的操作效率和体验满意度。设计师建议,应重新认识UI与内容的共生关系,界面不仅是内容的载体,更是引导和支持用户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视频播放器的设计变化尤为典型。过去QuickTime等播放器将控制控件置于界面边缘,让视频内容全屏呈现;而最新的设计中,播放控制按钮覆盖视频中心,即使设计成淡出式,也对观看体验造成遮挡。这种转变表明设计理念似乎与内容优先有偏差,控制直接叠加于内容之上,降低了内容的纯净度。 Liquid Glass的使用场景也暴露了设计上的过度复杂。
实现模糊玻璃效果需要在内容后面不断重复“加深”或“变浅”的阴影与光效处理,增加视觉层级的复杂性,同时带来性能负担。设计师质疑,这样的设计是否真的解决了界面识别问题,还是在创造新的困惑。 毫无疑问,苹果的设计决策背后拥有众多专业人才,但在影响最终产品走向的决策层面,似乎存在一定的偏差。设计的多样化和创新应基于用户需求和可用性保障,否则再精致的视觉表现也难掩其功能上的不足。 回归本质,苹果UI设计应平衡美学与功能,模糊界面与清晰操作不应冲突。设计的生命力在于提升用户效率和愉悦感,而非单纯追求形式和炫技。
在这个前提下,Liquid Glass概念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设计师和用户的声音将是促进其优化的重要动力。 最后,尽管存在诸多争议,笔者以及设计师本身并未因此否定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也并不认为此类设计问题能影响他们人生的全貌。这种态度体现了创作者人文关怀与现实接受力的结合。他们愿意表达不满,也同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未来苹果若能更多倾听社区、尊重用户反馈,结合技术理性调整设计方向,Liquid Glass或将成为视觉与体验平衡的典范。科技设计的发展永无止境,唯有不断反思和创新,才能不断满足用户期待,构建更具人性化和高效的数字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