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环保理念的普及,植物基乳制品市场快速发展,Oatly作为瑞典知名的燕麦饮料品牌,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尤其重视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然而,2025年7月,Oatly宣布正在全面检视其中国业务运营,这是该品牌在华战略调整的重要信号。此次回顾中国运营的举措,体现了Oatly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适应复杂市场环境而做出的深度战略布局。 作为目前全球植物基饮品领域的重要参与者,Oatly在中国已布局数年。其位于中国东部的工厂自2021年投入运营,满足中国市场的生产需求。去年,Oatly在中国区域单位实现营收约1.15亿美元,尽管较2023年略有下降,但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基础和潜力。
与此同时,亏损规模亦显著改善,从上一年的亏损6500万美元缩减至3100万美元,反映企业正逐步优化成本结构和运营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初宣布停止建设第二座中国工厂的决定,显示出Oatly对市场需求预期和产能策略的调整。此举透露出该公司对于现有产能的充分信心,同时希望避免资源浪费,强化投入回报效率。综合来看,Oatly正寻求通过多维度策略,精准把握中国市场的新机遇与挑战。 对Oatly而言,中国市场的挑战不容忽视。其市场表现呈现波动,部分原因是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消费需求的复杂多变。
北美市场销售下滑8.7%,而中国市场尽管销售增长12.5%,但整体经济环境依然存在压力,使得增长空间受限。加之激烈竞争和消费者偏好的快速演变,Oatly面临着持续优化市场战略和产品创新的双重任务。 聚焦战略层面,Oatly此次宣布将考虑多种业务调整方式,包括可能的体现大中华区业务独立运营的业务拆分。此举旨在强化灵活性,提升运营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对中国业务的深入审视,企业希望探索更多增长模型,汇聚资源促进中国市场进一步发展。 公司CEO Jean-Christophe Flatin表示,2025年上半年,Oatly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此外,欧洲及国际业务表现强劲,营收增长4.6%,展示出集团整体多元化发展的稳固基础。加上集团整体EBITDA亏损同比缩小至1720万美元,净亏损也有所收窄,反映出Oatly整体利润状况的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Oatly对2025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下调至持平至1%,低于此前2%至4%的预期水平。这一调整反映了公司对全球多个核心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北美的宏观经济环境的谨慎判断。面对经济放缓和消费信心不足,Oatly采取更为保守的前瞻预测,体现出其谨慎乐观的经营态度。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中国市场对植物基饮品的接受度在持续增加。
健康概念的普及和环保诉求促进了燕麦饮品的消费习惯形成,同时,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新鲜、创新产品表现出强烈兴趣。Oatly作为行业先锋,凭借其产品天然、营养及环境友好的特点,具备较强品牌吸引力。未来,如何深度洞察中国消费者需求、提升品牌亲和力、丰富产品线将是Oatly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展望未来,Oatly中国业务的发展需要灵活应对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一方面,随着中国政府对绿色食品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植物基市场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竞争加剧和渠道多元化带来的运营复杂性,也要求Oatly加快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
战略调整不仅关乎生产和销售,更涉及品牌定位和消费者沟通。Oatly应加大本土化营销力度,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和消费趋势,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同时,与本地合作伙伴的深度协作,将有助于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增强业务韧性。 总的来看,Oatly此次审视中国运营展现了其对市场环境和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在享有市场红利的同时,保持战略灵活性和风险控制能力是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未来Oatly如何精准执行调整方案,将直接影响其在中国植物基饮品领域的领导地位。
对于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来说,Oatly的中国市场策略调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它不仅反映出当前全球食品饮料行业面临的挑战,也体现了新兴市场企业在应对复杂环境时的策略选择。Oatly正在通过优化结构和聚焦核心优势,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境友好型产品需求的增加,中国可能成为Oatly全球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品牌战略、产品创新和运营效率提升的多重驱动力支持下,Oatly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局势,Oatly的灵活应变和战略转型,将成为其能否稳健立足中国市场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Oatly对中国市场运营的重新评估不仅是短期的策略调整,更是其全球化发展布局中的重要一步。通过审慎评估市场环境和自身优势,Oatly正积极寻求加快增长路径,提升企业价值。未来,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将持续引发业界和消费者的关注,成为植物基行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