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童婚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人权关注。许多研究和社会观察显示,童婚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她们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作为保护青少年权益的重要举措,俄勒冈州由州长蒂娜·科特克亲自签署的立法,正式结束了该州的童婚现象。该法案名为参议院法案548(Senate Bill 548),将结婚最低年龄提升至十八岁,取消了此前允许十七岁未成年人在父母或监护人同意下结婚的法律漏洞。此前,俄勒冈州允许十七岁的未成年人在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结婚,这种制度因其潜在的强迫和滥用风险而备受争议。尤其存在一些极端案例中,缺席的父亲或监护人为了避免抚养责任,可能在未征得未成年子女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署同意书,将其“嫁出去”,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此次立法的通过避免了这些法律漏洞,使俄勒冈州与邻近的华盛顿州形成统一的保护标准,进一步推动了太平洋西北地区在禁止童婚方面的重要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参议院法案548的立法过程异常顺利,获得了跨党派的支持,由民主党参议员简妮·索尔曼和共和党参议员大卫·布罗克·史密斯共同发起。议员们对立法的认可反映了公众对终止童婚的强烈支持及对儿童权益保护的共同责任感。根据俄勒冈北西进步研究所(Northwest Progressive Institute,NPI)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俄勒冈选民赞成将结婚年龄提高至十八岁。这种民意基础使得立法很少遭遇反对声音。法案预计于2026年1月1日生效,届时俄勒冈州正式废止童婚相关法律,保障所有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禁止童婚不仅是法律层面的保护,更是对人权的尊重。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明确将任何涉及未成年人的婚姻视为强迫婚姻,认定其为侵犯人权的行为。童婚对女童的生活带来的破坏是全方位的,这种做法剥夺了她们接受教育和成长的权利,加剧性别不平等问题。国际和美国政府机构,包括美国国务院也将童婚定义为一种儿童虐待和人权侵犯。童婚常常导致未成年人性剥削的合法化,因为婚姻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成为规避法定性同意年龄的手段,使得非法行为变得合法。而童婚也与人口贩卖密切相关,不少未成年女性通过所谓的“婚姻”被非法交易,尤其涉及跨国婚姻移民,用婚姻为途径获取签证和移民身份的案例频发。
俄勒冈州此次立法彰显了对这类现象的坚决反对态度。终止童婚的努力在美国多个州也在持续展开,目前已有包括特拉华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明尼苏达州、罗德岛州、纽约州、马萨诸塞州、佛蒙特州、康涅狄格州、密歇根州、弗吉尼亚州、新罕布什尔州和缅因州等15个州完全禁止了童婚。相较之下,加利福尼亚、阿拉斯加、夏威夷、爱达荷和蒙大拿尚未完全禁止童婚,各州法律标准不一,童婚最低年龄从无明确限制到16岁不等。俄勒冈作为太平洋西北地区的重要州份,通过此次法案的签署,向全美继华盛顿州之后传递了明确立场,即童婚没有任何例外,必须被彻底根除。蒂娜·科特克州长的签署仪式不仅是法案的完成,更代表了俄勒冈州在推动社会进步、保障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决心。她表示,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容含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忍童婚这种侵犯人权的行为。
法案的社会影响深远,预计将促进更多未成年人享有完整的教育和健康成长环境,减少因早婚导致的经济、心理及身体伤害风险。此外,这项立法还将为社会提供一个坚实的法律工具,严控并预防潜在的强迫婚姻和人口贩卖行为。专家和社会组织普遍认为,禁止童婚是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一步。正如倡导组织Unchained At Last所强调,童婚限制了女性和女孩的潜力,阻碍了社会整体的进步。俄勒冈的改革对全国乃至全球都有示范意义。随着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采取类似措施,童婚必将成为历史遗留问题,被现代社会彻底淘汰。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结束童婚意味着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自由的未来。每个孩子都应当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不被迫承担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俄勒冈州的进步立法标志着社会共识的提升,传递了对儿童保护的强烈呼声。未来,我们期望看到更多地区效仿俄勒冈和华盛顿的先进做法,彻底解决童婚问题,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成长环境。整体而言,俄勒冈州结束童婚的立法不仅是法律文本的改变,更是人道主义和社会正义的胜利。通过政府、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努力,这一切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俄勒冈的里程碑式举措,为争取全球儿童权益树立了鲜明标杆,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