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为欧洲技术实力强劲的国家之一,瑞典却在AI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面临着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受限的挑战。2025年6月,瑞典政府的人工智能委员会发出紧急呼吁,要求加快高性能主权计算机的建设,以推进国家AI产业的竞争力。随后,瑞典得到了来自美国科技公司、欧洲AI紧急基金以及私人投资者的大力支持,掀起了一股加速发展的浪潮,标志着瑞典正揭开自主AI建设的新篇章。 瑞典AI产业的短板主要集中在超级计算机和AI专用计算基础设施的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其在全球AI竞赛中的地位。国家人工智能委员会指出,私营部门投资不足是制约技术进步的关键瓶颈。
在过去的数月中,瑞典成功吸引了多项巨额投资,其中包括价值约100亿欧元(约合70亿英镑)的AI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此外,欧洲范围内正在打造的13个公共AI工厂之一也将在瑞典启动,此类工厂旨在与美国大型AI企业竞争,推动本土创新能力的提升。瑞典本土领先企业组成的联盟,例如由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军工制造商萨博、通信巨头爱立信和银行SEB联合打造的AI超级计算机计划,正是国家主权AI发展战略的核心代表。与此同时,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亲自到访瑞典,宣布将支持这一重磅项目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国际科技巨头对瑞典技术潜力的认可,也加速了相关技术和资金的流入。瑞典需要超级计算机和AI工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等前沿领域。令人关注的是,瑞典目前面临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欧盟版权法规对创新的某些限制,导致部分本土AI开发团队不得不依赖国外训练的数据和模型,存在技术与数据主权的“囚徒困境”。
瑞典人工智能委员会呼吁重新审视并适度调整相关法规,以促进数据的安全共享和合理利用,进而打破本土AI研发瓶颈,避免技术依赖引发的国家安全风险。瑞典国家协调机构AI Sweden正积极推进开源多语种大语言模型OpenEuroLLM的研发,旨在为北欧国家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应用价值的AI基础设施。此举不仅符合欧盟打造数字自主权的整体战略,也为瑞典强化AI产业国际话语权提供技术保障。值得一提的是,除本土企业外,国际资本也对瑞典AI产业表现出巨大兴趣。加拿大投资基金布鲁克菲尔德宣布将在瑞典建设大型AI数据中心,投资规模高达100亿欧元,计划利用瑞典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为数据中心提供可持续动力支持,彰显了绿色低碳与高性能计算的结合趋势。欧洲联盟则为瑞典的“米默”超级计算机项目拨付了3000万欧元预算,推动该项目与其它AI工厂一同形成欧洲在生成式AI领域的重要竞争力量。
瑞典工业界也在积极推动风险投资和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尽管欧洲投资者普遍对深度技术项目持谨慎态度,瑞典在这方面的态度正在逐步转变。以Superintelligence Computing Systems(SICS)为例,该公司获得了欧洲创新理事会近亿元欧元的支持,助力其机器人智能算法的突破。瑞典创新署和风险投资基金Industrifonden也积极参与,为本土AI初创公司提供资金和成长的土壤。瑞典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实力是推动AI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自2017年启动的Wallenberg AI、Autonomous Systems和Software Program(WASP)计划,专注于高端AI技术研究与人才引进,显著提升了瑞典在国际AI学术界的影响力。
AI技术人才的快速积累,为瑞典打造世界一流AI产业集群提供了持续动力。瑞典企业界领袖明确表示,在全球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国家的竞争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工智能的掌控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缺乏传统自然资源的情况下,瑞典依赖绿色能源构建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将成为出口创造力和数据价值的关键资源。瑞典财团的投资不仅体现了“贵族义务”(noblesse oblige),也是对未来产业趋势的前瞻性布局。瑞典AI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依然充满挑战。技术创新需要持续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法规环境也需与时俱进,鼓励创新且保障隐私安全。
同时,如何平衡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资源共享,打通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动产业生态健康发展的关键。展望未来,瑞典通过打造完善的AI超级计算基础设施,同时强化深度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将具备与全球AI强国竞争的能力。加之绿色能源优势和多元化投资支持,瑞典有望成为欧洲乃至全球AI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瑞典的经验也为其他技术中等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说明在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共同协作,构筑自主、安全、开放的AI产业生态,实现科技强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