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比特币市场经历了显著的波动,但随着2025年的到来,市场整体呈现出持续回暖的态势。比特币价格一度突破11万美元大关,技术指标显示未来有望迎来历史新高,这无疑激发了企业和机构投资者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虽然以太坊(Ethereum)、索拉纳(Solana)、卡尔达诺(Cardano)等主流山寨币也表现亮眼,但比特币仍然被视为数字资产投资的基石和首选。企业为何倾向于直接持有比特币(BTC)而非通过ETF投资,成为当下行业关注的焦点。首先,企业将比特币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正在逐渐成型。以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领导的MicroStrategy为代表,自2020年首次大规模购入比特币以来,其它上市公司纷纷效仿,将比特币作为对抗通胀和货币贬值的宏观经济对冲工具。
这不仅体现了企业对数字资产潜力的认可,更彰显了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地位逐渐被主流金融市场接受。其次,监管环境的逐步明朗为企业持有比特币铺平了道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处理企业中间财报时,越来越认可比特币的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组织(IASB)也在积极推动针对加密资产的统一会计标准制定。这为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和评估比特币持仓提供了更好的标准支持,降低了不确定性和合规风险。相比之下,比特币ETF虽然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投资通道,但其规模增长速度在近几个季度被企业的直接持仓所超越。根据CNBC报道,2025年第二季度,上市公司的比特币持有量同比增长约18%,而比特币ETF则仅增长约8%。
尤其是在波动较大的4月份,企业的比特币累积量几乎是ETF的两倍。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优势进行比特币融资,是其快速增长的核心动力。具体而言,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再将募集到的资本投资于比特币。这种方式不仅允许企业不断扩大其比特币库存,还能通过“股权杠杆”效应使每股比特币含量增加,提升股东价值而无需股东自行追加投资。这一动态使企业持有比特币的模式更具灵活性和资金效率。除此之外,企业通过直接持有比特币,还可借助积极的市场信号和品牌效应,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关注度。
比特币投资被视为前瞻性的资产配置,向市场传递出企业对未来技术及金融趋势的敏锐洞察和自信态度,这些软性效应往往能推动股价上涨,带来附加价值。反观ETF,作为被动管理的投资工具,更多地扮演资金池的角色,其投资行为受限于基金运营规则,难以展现类似的战略主动性和资本运营优势。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场发展的多样化,企业内部对比特币投资的态度也趋向成熟。一方面,企业财务官和决策层越来越善于通过适度配置比特币来优化风险收益结构,提高资产组合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在风险管理、合规性和审计方面积累了更多经验,能够更科学地评估和控制数字资产带来的波动性和潜在风险。市场层面来看,比特币作为全球首个也是市值最大的加密货币,依然保持其极高的流动性和接受度。
其去中心化的稀缺特性以及固定的总供应量(2100万枚)为它赋予了独特的价值储藏属性,特别是在通胀加剧和传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这种属性显得尤为珍贵。因此,企业选择直接持有比特币,有助于对抗外部经济环境的挑战,并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此外,比特币的生态系统不断完善,从支付手段到智能合约,再到与传统金融的桥接,功能日益丰富;这使得比特币不再是单纯的投机资产,而是具备实际应用场景的数字货币。在此趋势推动下,企业积极布局比特币,抢占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先机。与此同时,在个人投资者层面,市场也出现了创新型产品,如BTC Bull,该产品通过自动化的市场触发机制,实现了基于比特币价格表现的动态代币燃烧和奖励分配。这类新型Token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比特币上涨行情的杠杆机会,也增强了市场的活跃度和资金流动性。
但相比于企业直接大规模持有实体比特币,这些创新产品风险更高,适合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总结来看,企业之所以更倾向于直接持有比特币,而不是主要通过ETF进行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直接持有赋予企业更强的资本运营能力和灵活度,有助于通过资本市场不断扩张比特币资产规模。第二,监管和会计标准的逐步完善,为企业合规持有比特币提供了保障。第三,企业持仓具有积极的市场外部性,提升企业品牌和股东价值。第四,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独特属性,使其成为优化资产配置、对冲宏观经济风险的理想选择。
未来,随着比特币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全球监管体系的完善,企业持有比特币的趋势预计将更加明显。这不仅将推动比特币价格的稳健上涨,也将加速数字资产向主流金融体系的融合。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企业财报中的比特币持仓动态,把握数字金融时代的投资先机。同时,合理利用产品创新,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科学配置数字资产资源,是实现财富增值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