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参议员对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以“紧急状态”为名义对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的做法提出强烈质疑,称其为“虚假紧急状态”,并试图推翻这一总统权力的使用。这场围绕加拿大关税的争议不仅反映出美加两国复杂的贸易关系,更揭示了美国内部政治在边境安全和国际经济政策上的分歧。特朗普于2024年2月1日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宣布北部边境存在“异常且特殊的威胁”,理由是大量芬太尼等非法药品通过加拿大流入美国市场,进而对加拿大商品实行高额关税。特朗普政府称,从加拿大入境的芬太尼数量激增,威胁到美国社会安全和公共健康,因而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这一举措绕过国会审核权限,引发民主党与部分共和党议员的强烈反弹。弗吉尼亚州参议员蒂姆·凯恩公开表示,特朗普政府所谓的加拿大芬太尼威胁是“站不住脚的”,且相关数据被夸大。
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数据,2024财年北边境查获的芬太尼重达43磅,较前一年激增2050%。然而海外媒体调查显示,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查获芬太尼实际可追溯至墨西哥,而非加拿大。凯恩强调,美国情报社区最新的威胁评估报告中根本没有将加拿大列为芬太尼危机的主要来源,反而指出墨西哥贩毒团伙是主要责任方。另一位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库恩斯也公开反对关税政策,称加拿大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这样的贸易壁垒会对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质伤害。凯恩领导的参议院决议计划于4月1日举行投票,旨在终止特朗普宣布的紧急状态并撤销针对加拿大的相关关税。如果获得通过,将迫使国会公开表态,表明对总统使用紧急权力的立场。
该决议虽面临共和党多数支持特朗普的挑战,但包括独立参议员安格斯·金和共和党议员兰德·保罗在内的一些跨党派成员加入了支持行列。保罗参议员长期关注过度扩张总统权力的问题,他对以“自我宣布紧急状态”为名操作的行政措施持批评态度,也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这场辩论暴露出美国对边境安全问题不同的认知及政策取向。特朗普政府试图利用紧急状态赋予的行政权力快速施加经济压力,而反对派强调应通过立法程序和科学依据制定政策。两党分歧同时反映了美国国内对如何应对芬太尼危机的不同看法。经济影响方面,多数声讨关税的议员关注的是关税对美国本土企业,尤其是依赖加拿大发展出口的企业带来的负面冲击。
以弗吉尼亚州为例,这一地区与加拿大的贸易额达到每年约34亿美元。当地酿酒商、制造业者等多次向凯恩反映,进口税导致加拿大客户转向更便宜的其他供应商,甚至出现加拿大本地停止销售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多个行业协会和工会也公开支持参议院决议,担忧长此以往,两国间的友好商务合作关系将受到难以挽回的破坏。与此同时,加拿大国内商务界与政治圈密切关注美国国会的动态。加拿大政府继续主张,两国是紧密盟友与贸易伙伴,应该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反对通过贸易壁垒制造对抗。尽管特朗普总统在竞选期间曾以“把加拿大变成第51个州”等激烈言论刺激选民,但大多数美国议员和民众仍希望维护稳定的美加关系。
白宫发言人虽称支持通过全面策略解决毒品走私问题,但对外界关于数据误用与关税合理性的质疑回应有限。当前局势中的关键问题在于行政权力与国会监督的平衡。IEEPA法案的初衷是允许在对敌对国家、恐怖分子或者国际犯罪集团采取经济制裁时快速反应。然而,将这项法案用于对美加贸易伙伴采取关税措施,引发了权力滥用和政策偏差的担忧。从长远看,美国必须正视芬太尼问题的根源,国际合作与有效执法是遏制毒品流通的关键。不论是从保护公共健康还是维护经贸利益角度而言,都需要建立基于事实与科学的对话机制,而非基于政治目标制造“假紧急”状态。
此外,美加两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也呼吁双方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摩擦。展望未来,参议院4月1日的投票虽可能因党派对立难以直接推翻关税措施,但其象征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政策透明化,以及促使总统行政权力使用接受更严格监督。多位议员希望通过这一过程,促进跨党派合作,在芬太尼和边境安全等问题上达成实质性共识。总体而言,美国政府对加拿大加征关税事件表明,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任何破坏盟友关系的单边行动都会带来连锁负面效应。理性、务实及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是维护两国长久繁荣和安全的基础。只有通过国会与行政机关共同努力,以及美加双方的稳健沟通,才能真正应对芬太尼危机,守护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