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席卷全球,推动算力需求急剧攀升,其中英伟达(NVIDIA)作为高性能GPU制造商,尤其是其最新的H100 AI芯片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这款基于霍普(Hopper)架构的高端芯片成为众多科技巨头抢夺的焦点。近期,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一次公开访谈中,详细阐述了公司芯片的分配机制,驳斥了业界关于内部优待和资源不公平的诸多猜测。黄仁勋强调芯片分配过程其实极为简单,客户只需“直接下订单”,优先级并不因客户身份不同而改变,这一公开态度无疑给市场带来一剂强心针。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现在会提前一年向合作伙伴公开产品路线图,便于各方进行合理的采购及计划安排。这种透明度的提升,在缓解客户采购压力的同时也利于公司优化产能配置。
尽管如此,由于全球AI芯片需求的持续大幅增长,加上地缘政治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英伟达的芯片供应依然捉襟见肘。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限制使得部分芯片需求出现供给紧张,特别是中国本土服务器制造商如H3C公开警告其H20芯片库存告罄,反映出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面对争夺英伟达AI芯片的重重压力,从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到Facebook(Meta)的马克·扎克伯格,再到OpenAI的山姆·奥特曼,都积极布局算力基础设施。马斯克预测未来五年自身将部署等同于“5000万个H100”的龟速AI计算资源,这一规模让业界对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达到数万亿美元级别的预估浮想联翩。黄仁勋形象地将AI基础设施比作“代币工厂”,强调需要持续不断地生产算力以支撑海量的智能运算。 具体到芯片分配层面,有趣的是,过去还传出甲骨文(Oracle)CEO拉里·埃里森与特斯拉董事长马斯克在一次晚餐中“苦苦哀求”黄仁勋给予更多GPU资源的故事,埃里森甚至表示自己“愿倾其所有来购买”。
这反映了尖端芯片供应的珍贵与紧张,也反衬出黄仁勋风趣且自信的回应:“直接给我打电话,就能得到额外芯片。”他更透露公司已“计提(write off)50亿美元的Hopper芯片”,表示库存中仍有相当数量可供调配。 这些信息表明,虽然芯片紧缺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但英伟达积极采取措施释放库存并优化分配策略,保障核心客户的持续供货能力。与此同时,Hopper芯片由于性能出色以及架构优化,其二手残值仍然保持在1年后75%到80%,3年左右约为原价的一半,显示出市场对其性能认可并有良好的保值能力。 除了欧美科技巨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也在加大对英伟达芯片的采购力度,尤其是在AI创新浪潮驱动下,新兴公司DeepSeek进入市场后加剧了芯片订购的竞争。这一局面受到美国对中国出口限制的影响,使得部分订单延迟和供应不足问题加剧,进一步推高了市场需求的紧迫感。
黄仁勋在公开场合对这种复杂局势坦诚,表达了公司希望以更开放透明的沟通来缓解客户焦虑的态度。 目前全球正在打造的AI算力基础设施规模之大令人震惊,几千亿美元的年度投资正推动从数据中心到算力工厂的全方位升级。在这种背景下,英伟达GPU,尤其是最新的H100系列芯片,是推动AI发展不可替代的核心硬件。面对巨头企业之间的战略博弈和资源竞争,黄仁勋所描述的“简单下订单”的机制不仅体现了英伟达秉持的公平原则,也展现出公司对未来科技生态布局的从容自信。 综上所述,英伟达AI芯片紧缺的背后,是整个行业深刻的结构性变革。随着AI应用的广泛落地,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对芯片制造商提出了更高挑战。
黄仁勋以实际行动展现出对客户的支持,以及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与技术前沿领域自我突破的坚定决心。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完善,AI芯片的供应有望趋于稳定,而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也将进入新的阶段,进一步催生创新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