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简称DB)于1994年首次下订单采购13列ICE 3M高速列车,这批列车是基于1995年首发的ICE 3型号而来的国际版。ICE 3M中的“M”代表“mehrsystemfähig”,意思是多系统兼容,能够在不同国家的铁路电气系统下运行。这项功能使得ICE 3M能够在德国、荷兰、瑞士、比利时和法国等多个国家的轨道上无缝切换,极大提升了欧洲跨境铁路交通的效率与便捷性。ICE 3M列车由西门子(Siemens)和庞巴迪(Bombardier)联合制造,其设计理念与现代西门子Velaro系列高速列车密切相关。ICE 3M具备最高运行时速330公里的能力,超过了其前身ICE 2的280公里时速,这样的高速性能在当时相当先进。其车厢结构紧凑,全长八节车厢,总计404个座位,座椅布局兼顾乘客的舒适与实用性,车内还设有餐厅服务,提升长途旅行体验。
尽管ICE 3M的设计极具先进性,但其实际运营速度受限于不同国家基础设施的限制。例如,在荷兰,基础铁路设施仅允许其最高运行速度到140公里每日,这成为制约其性能发挥的瓶颈。1998年,ICE 3M正式投入国际服务,最初作为“Expo-Express”(EXE)特别列车,在阿姆斯特丹与汉诺威之间为世博会2000(Expo 2000)提供专车运输服务。随后,ICE 3M接手了原有的欧洲城际列车(EuroCity,简称EC)路线,承担起阿姆斯特丹至科隆的常规服务,并于2002年将服务范围延伸至法兰克福,次年增加了每天一次前往瑞士巴塞尔的服务。随着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欧洲铁路合作逐步深化,ICE 3M列车分别于2007年和随后的几年被调试修改后进入法国巴黎至法兰克福以及比利时布鲁塞尔至法兰克福的线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高速列车。荷兰铁路(NS)于1995年补充购买了4列ICE 3M,后来这部分列车转归德国铁路所有,统一管理运营。
ICE 3M作为技术革新的结晶,代表了欧洲铁路多国互联互通的典范,但也并非没有挑战。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ICE 3M列车逐渐暴露出一些技术问题,尤其是空调系统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乘客体验和列车准时运营,出现时常延误和取消的状况。时间到了2024年,ICE 3M的服务面临全面替代,由更先进的ICE 3neo取代。ICE 3neo列车相比其前辈,在节能性能、乘坐舒适度与智能化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提升,成为新一代欧洲高速铁路的象征。2024年6月,ICE 3M正式退出荷兰至布鲁塞尔国际高速线路,划下了三十年辉煌运营的句点。令人感慨的是,最后一次载客服务于6月15日由阿姆斯特丹06:38出发,该列车途径多个重要枢纽,包括科隆和法兰克福,象征性地完成了其使命。
为了纪念ICE 3M的历史贡献,特意策划了一次告别乘车活动,路线从汉诺威出发,经由蒙登和莱茵河沿线进入荷兰,途径艾默洛、代芬特尔、阿默斯福特和阿姆斯特丹Bijlmer ArenA站,之后列车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站换乘号继续运行,途径海牙中央车站、鹿特丹、杜尔德雷赫特、西塔德、亚琛及科隆,终点抵达法兰克福中央车站。此次告别旅程不仅是对ICE 3M历史荣誉的致敬,也是许多铁道迷和乘客心中难忘的回忆。车迷们聚集在多地点观赏、摄影,记录下这段最后的时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此次告别旅程的两列列车编号为4601和4651,分别是首列制造的ICE 3M和唯一经历过现代化改造的ICE 3M车组,极具历史和技术价值。ICE 3M的技术传承意义深远。作为连结欧洲高速铁路网络的关键模块,它推动了国际多系统兼容列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欧洲交通一体化进程,为之后的高速列车技术标准制定和网络互联互通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即使ICE 3M退出部分国际线路,仍有机会在德国境内体验这款经典列车,感受其独有的高速魅力。展望未来,随着欧洲及全球铁路网络不断升级,新技术如智能列控、绿色能源驱动以及全数字化管理将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的效率与可持续性。ICE系列列车作为德国铁路技术实力的象征,将继续引领高速铁路技术的革新波澜。总的来说,ICE 3M的谢幕不仅是一次结束,更是新科技、新服务和更广阔国际合作的开端。它的历史价值和技术贡献将在欧洲铁路发展史上永远闪耀。那些曾经搭乘过ICE 3M列车的乘客,见证了从传统铁路向现代高速铁路迈进的坚实步伐。
如今,随着ICE 3neo及未来列车的崛起,这段传奇也将继续谱写新的篇章,为更多人带来快捷、舒适和环保的旅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