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元作为全球外汇储备和国际交易的主导货币,其市场份额持续走低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金融趋势。根据欧洲央行(ECB)2025年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尽管美元的地位有所削弱,欧元却未能从中获得显著的市场份额提升。研究显示,美元拥有的全球外汇储备份额虽然依然高达58%,但这较十年前已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欧元的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20%以下,增长缓慢且不稳定。欧元为何未能在美元退潮之际迅速崛起,成为市场分析和政策制定者迫切关注的重点。美元市场份额的下降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交织。
首先,美国近年来的不确定经济政策和财政财政波动,使得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受到一定动摇。特别是在2024年4月之后,美元资产的抛售显著加剧,为其他货币和资产类别提供了市场空缺。其次,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多变,也促使央行和大型机构投资者寻求多样化的储备方案,以降低单一货币风险。研究指出,今年以来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增加超过1000公吨,创下近十年来的最高纪录。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因其独立于任何一国主权和货币政策的特性,成为了许多央行分散风险的理想选择。相比之下,欧元的增长却显得疲软,这主要源于欧元区内部结构性的问题。
欧元作为20多个国家的共同货币,尽管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但其债券市场尚未实现真正的整合和统一发行。欧元区各成员国债务各自为政,债券市场碎片化严重,缺乏一种类似美国国债那样流动性强、风险低的“安全资产”。这种缺陷直接限制了欧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经济学家包括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和安吉尔·尤比德在近期提出,欧元区若能发行“蓝债券”(blue bonds)——即由欧元区整体担保的统一债券,同时配合“红债券”作为国家债券的补充,将极大提升欧元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蓝债券的推出不仅有望解决市场碎片化的问题,还能增加欧元资产的深度与广度,为储备机构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选择。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莱恩也重提发行合成欧元区债券的建议,即将欧元区不同国家的债券集合打包成分拆出售的金融工具,从而模拟出统一市场债券的流动性,为投资者带来更便捷的投资渠道。
这些建议如果获得落实,将为欧元市场带来新的活力,有助于破解欧元在全球储备货币竞争中的瓶颈。除了债务市场结构的挑战,欧元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展缓慢也是制约欧元发挥更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欧元区内不同国家在财政政策、经济治理和债务管理上的分歧,使欧元共同体在重大金融决策上存在摩擦与延迟。相较于美国拥有统一财政体系和债券发行权的优势,欧元区的多国共管模式尚未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机制和协调机制,这使得欧元资产的稳定性和吸引力被打折扣。近年来,尽管欧元区在推动更多财政一体化措施方面做出努力,但实际进展仍然有限,且受各国政治环境和经济利益影响,难以快速形成有效合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对美元资产风险溢价的上升反映出投资者对其持续领先地位的质疑。
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也显示了不寻常的走势,美元走弱而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这表明投资者对于维持美元资产头寸所要求的风险补偿正在上升。相对而言,日元和加元等其他主要货币在2024年的表现更为亮眼,获得了更多国际储备份额,表明全球储备货币的格局正在多元化。展望未来,若欧元区能够有效推进财政整合,特别是在联合发行债券和建立统一安全资产方面取得突破,将极大提升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欧元区需进一步加强政治经济协调,降低内部不确定性,构建更具稳定性的金融市场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欧元才能真正成为美元之外,国际市场上有力的替代货币。总而言之,美元市场份额的下降不可避免地为其他货币和资产提供了成长空间,但短期内欧元尚难迅速拾取美元失去的份额。
欧元区内部结构改革和一体化进展的缓慢,成为制约其国际货币地位提升的主要瓶颈。与此同时,黄金等非货币类资产的备受青睐,也反映出现有全球储备体系面临多重风险挑战。在未来数年中,全球金融市场将密切关注欧元区是否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更深层次的一体化改革,进而改变国际货币秩序的格局。无论对投资者还是政策制定者而言,理解美元与欧元在全球市场不断演变的动态,是制定战略和政策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极化的货币体系或将逐步成型,全球储备货币的多样性也将提升,从而带来更具风险分散效应和金融稳定性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