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内容消费的日益增长,网络盗版行为成为版权方和监管机构重点打击的对象。欧洲各国纷纷通过法院指令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封锁被认定为盗版内容的相关网站和服务,试图从源头遏制侵权行为。然而,广泛的封锁措施引发了诸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关切,他们认为当前的反盗版封锁政策存在“不成比例”的问题,可能对互联网生态和用户访问权利产生负面影响。欧洲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协会EuroISPA最近提交给欧盟委员会的报告,全面表达了对当前封锁措施扩大化的担忧,揭示了相关措施带来的技术挑战及法律争议。EuroISPA代表着超过3300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包括多家欧洲大型网络服务运营商,因此其意见具备重要的行业代表性。报告指出,一些成员国针对盗版网站的封锁措施不仅频繁出现过度封锁和误封的情况,还扩大了封锁范围,由初期的本地ISP逐步扩展至包括DNS解析服务提供商如Cloudflare、Google和OpenDNS等更核心的网络基础设施层。
这种扩大化引发了大量无辜网站的无法访问,令合法服务遭受严重影响。以意大利的“Piracy Shield”封锁项目为例,其曾误将Cloudflare的IP地址封锁,导致数以万计的网站暂时无法访问。更令人关注的是,google Drive相关域名也曾因误判被封堵,造成该国用户数小时内无法使用这一关键云存储和协作工具。此次事件源于“可信举报者”(trusted flaggers)的报告,但后续的纠正延迟暴露出技术手段和执法流程上的不足。西班牙同样遭遇类似问题,西甲联赛(LaLiga)向法院申请针对CDN(内容分发网络)供应商的封锁令时,并未事先通知相关云服务提供商,致使多家合法网站遭遇断网而未收到任何预警。这种“盲目”封锁不仅破坏了互联网的正常运行,也违背了网络中立性的核心原则。
EuroISPA指出,部分版权方在申请封锁时未充分告知法院封锁后果,表现出对互联网运作机制的理解不足。该协会警示,越来越短的“快速执行”时间要求,例如要求ISP在30分钟内完成封锁,可能导致更多误封事件。很多中小型服务提供商缺乏足够资源和技术能力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核实封锁请求的准确性,无疑加大了技术和法律风险。尽管如此,EuroISPA并非一概反对所有封锁行为,协会强调合理和明确的法律框架对于保障ISP合法权益及落实封锁措施至关重要。比利时的相关法律指令因为为互联网服务商提供了“法律确定性”和“清晰指引”,反而被视为典范,使得相关方能够及时且适当的响应封锁通知。EuroISPA呼吁欧盟应当避免进一步扩大数字服务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 DSA)的反盗版义务负担,转而推动版权方与互联网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识。
协会主张,只有通过多方协作与对话,才能寻求既有效打击盗版又保障网络开放性和用户权益的平衡方案。其倡导形成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工作机制,促进版权方与ISP建立直接沟通渠道,减少诉讼依赖,提升反盗版措施的透明度和合理性。此外,对扩展“了解你的商业客户”(Know-Your-Business-Customer, KYBC)措施的慎重态度也是EuroISPA关注的重点。义务过度增加不仅带来隐私和监管压力,也有可能破坏互联网服务的灵活性和创新。关于将DNS和VPN服务提供商纳入封锁合作范围的问题,EuroISPA也建议需要经过全面的法律和技术评估,以防止出现无意的副作用。总结来看,欧洲的版权保护需求与互联网自由开放的原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权衡。
版权方希望拥有迅速和有力的手段打击盗版,保护创作者的权益和内容价值,而ISP则担心因过度执法而影响网络正常运行和用户体验。以往事件中多起误封和技术失败案例,提示监管机构应更加谨慎制订政策,确保反盗版措施既精准有效又不失公平透明。欧盟未来若想在遏制网络盗版方面实现突破,除了完善法律法规,还需加强多方对话与协作,构建基于信任和专业技术判断的合作机制。只有在权利方充分理解互联网架构复杂性,且ISP得以公正审查措施合理性的情况下,网络空间才能实现版权保护与信息自由的双赢局面。如何在保护数字版权的同时维护互联网开放性,仍是一个需要跨界协作与创新治理的持续课题。随着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欧洲的反盗版策略必将不断调整,寻求一个更和谐的网络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