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抖音(TikTok)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音乐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显著的现象之一便是歌曲时长的明显缩短。传统流行音乐大多维持在三分钟左右的长度,而现在优秀的流行曲目往往不足三分钟甚至一分多钟就已结束。这个变化背后不仅仅是技术平台的推动,更反映出当今大众对音乐体验方式的转变以及艺术家们如何顺应和抗争这一趋势。抖音平台的核心机制是利用短视频快速捕捉用户注意力,使得一段20秒、30秒的音乐片段成为病毒式传播的关键。这意味着作品的“勾人段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登场,吸引用户停留下来触发点赞、评论和转发。许多音乐创作人因此不得不将歌曲的开头做得足够冲击,让最为吸引人的旋律和歌词即刻展现,以适应这种快速消费节奏。
许多创作者在采访中透露,抖音带来的变化是注意力极度分散。听众不再关注完整的歌曲或艺术家背景,而是更乐于快速接触极具记忆点的音乐片段。这让音乐创作变得既充满挑战,也促使艺术家调整创作思路。英国创作歌手Ines Dunn就曾分享她的经历,艺术家们被迫缩短作品时长,打造“快餐式”音乐体验,甚至有些作品只有不到两分钟。部分音乐人开始思考为何写一整首歌,如果有一个30秒爆火的“梗”就能让作品获得传播。另有一定知名度的创作歌手PinkPantheress,更是以1分钟左右的歌曲迅速走红,成为“注意力缺陷流行音乐”的代表。
她坦言,这种短促的创作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每一首歌在创作完成时往往短于预期。但这种趋势并非没有副作用。音乐评论家指出,越来越多的歌曲缺少传统流行歌曲的完整结构,如过场、桥段以及渐弱的尾奏,使得作品听起来单一且重复。许多热门歌曲仅仅依靠不断重复的钩子,缺乏多层次的音乐表达,甚至失去了曾经音乐的深度和丰富性。例如,Sam Smith与Kim Petras合作的《Unholy》被认为结构简单且迅速结束,令人感觉不够完满。这样的趋势不仅影响音乐的艺术性,也导致创作者在录音室投入的精力大为减少,不少人选择简化流程以满足快节奏的市场需求。
这种“流水线”式的音乐制作背后,折射出行业对效率和快销的过度追求。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艺术家们并未完全屈服于抖音短视频化的潮流。最新趋势显示,自2019年达到歌曲长度的最低谷后,全球范围内的热门音乐开始逐渐变长。2025年上半年,流行单曲的平均时长回升至近三分半钟,有些作品甚至超过了四五分钟。这些较长的歌曲通常承载了更丰富的故事和独特的视角,歌词更加深刻,主题更加多元化。例如,Lola Young的《Messy》、Chappell Roan的《Pink Pony Club》及Sam Fender的《People Watching》,这些单曲不但展现鲜明的个人风格,也带给听众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随着乐迷逐渐渴望听到更真实、有温度的音乐,创作者们也正在重新审视如何用更完整的音乐作品呈现自我。对一部分歌手而言,歌曲不仅仅是炫目的病毒段落,更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Raye在2024年发布的专辑《Genesis》就专注于对心理健康的探讨,其中一首歌曲更超过七分钟,这在当前音乐市场极具反叛意味。Yungblud的《Hello Heaven Hello》更是9分钟的史诗级曲目,明显与数字化、碎片化的音乐消费形成鲜明对比。这也体现了当代艺术家渴望突破单一快节奏模式,寻求精神和形式上的更多自由。除了歌曲长度的回归,音乐风格上也出现反向趋势。
一批艺术家拒绝制造那种被批评为“Spotify-core”的中庸、模糊风格,选择将多样的乐器、声音和文化元素大胆混合,例如前Little Mix成员Jade Thirlwall在个人首支单曲中融合多种风格,呈现出独特又丰富的音乐体验。她直言,自己的作品并非为了迎合主流电台和快速爆红,不按套路出牌是她对音乐艺术的坚持。更重要的是,音乐的情绪呈现也在反映社会氛围和时代变迁。研究显示,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时期,人们往往通过欢快乐观的音乐来寻求情绪上的慰藉和释放。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乐迷热衷于轻松欢乐的黑眼豆豆《I Got A Feeling》等作品。类似地,2024年的音乐市场同样经历欢乐情绪的上升,歌曲愈发动人积极。
虽然有评论指出音乐潮流更多受内在循环影响,而非直接对应政治经济事件,但情绪上的变化无疑折射出听众的心理诉求和时代精神。总体来看,尽管抖音短视频催生了歌曲时长缩短的时代浪潮,但艺术家们并未永远迎合此趋势,而是不断寻找更适合的表达模式。从“短平快”的病毒旋律,到回归富有叙事性和层次感的中长篇歌曲,流行音乐正经历一场重要变革。音乐人们努力证明,真正打动听众的并非只是抓耳的节奏,更是作品背后对独特视角、情感深度以及艺术追求的坚持。未来,随着平台生态的持续演进和听众审美的逐步回归,音乐创作无疑将迎来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机遇。无论是短视频的迅捷节奏,还是传统音乐的绵长情感,音乐作为连接人类情感的桥梁,其价值永远不会因时间长度而消减。
艺术家们反击“歌曲缩水”的同时,更是在为音乐未来注入全新生机和广阔空间,让我们期待流行音乐的下一次华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