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密货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矿工投入到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数字资产的挖掘中。然而,在俄罗斯,一些矿工为了规避严格的矿业监管和高昂的电费,采取了异常激进且隐秘的运营方式。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支由95台挖矿设备组成的移动加密矿场被发现藏匿于一辆卡马兹(KamAZ)卡车中,成功引发了公众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非法采矿的复杂手法,也折射出俄罗斯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瓶颈和未来监管趋势。 所谓移动加密矿场,指的是将计算能力强大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图形处理单元(GPU)安装在可移动载体上,例如卡车、货车甚至集装箱内。相比传统的固定矿场,移动矿场最大的优势在于便于转移,能够灵活寻找电价廉价或监管松懈的地区,甚至偷偷接入未经允许的电网以降低成本。
此类“挖矿搬家”策略不仅提高了非法采矿的隐蔽性,也给监管部门的排查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 2025年初,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普里拜卡尔斯基区的一条10千伏电力线路例行检查过程中,验电人员偶然发现了一辆停靠的卡马兹卡车,车内装载着95台矿机和配套的移动变压器。令人震惊的是,该设施秘密连接至当地电网,消耗的电力能够满足一个小型村庄的日常用电需求。卡车内配备了冷却系统和隐蔽的电力接线设计,保证设备在远离人群的区域持续运行而不被发觉。 当执法人员靠近时,现场两名嫌疑人迅速逃逸,弃车而逃。该事件成为2025年以来布里亚特地区查获的第六起类似非法移动矿场案件,揭露了矿工们为逃避地区性和季节性挖矿禁令而创新的多样化手段。
布里亚特共和国实行自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中旬的冬季矿业禁令,以保障在严寒季节电力的正常供应,同时规定只有注册矿业公司才能在特定区域开展采矿业务。此类政策正是为了防止电力资源被非法开采导致电网不稳和居民断电等问题。 俄罗斯其他能源紧张的省份,包括达吉斯坦、车臣以及部分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东部地区,也实施了类似的限制措施,而伊尔库茨克则于2025年4月全面禁止加密矿业。立法层面,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政府陆续出台两部有关加密矿业的法律,明确了采矿活动的法律定义,并要求从业者必须向联邦税务局登记,强化了对行业的监管和合规要求。 与非法采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伊尔库茨克的BitRiver公司代表了守法矿业企业的正面典范。BitRiver凭借丰富的水力发电资源,为其布拉茨克数据中心提供稳定、绿色的电力供应。
自2019年开业以来,这座大型矿场不仅符合法规,还推动了俄罗斯采矿行业的合规发展。与藏匿电网偷偷耗电的非法运营不同,BitRiver等合法企业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减少对公共电网的依赖,有效避免了能源盗窃和电网超载问题。 此外,数字能源盗窃的新型形式也正日益泛滥。俄罗斯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发现了“图书管理员食尸鬼(Librarian Ghouls)”等黑客组织,利用钓鱼邮件诱使受害者点击恶意链接,悄然安装专门用于挖矿的恶意软件。这些软件通过关闭Windows Defender等防护措施,躲避检测,在用户不易察觉的深夜或周末运行,借助受感染设备的算力偷偷开采加密货币。此类数字化能源盗窃不仅增加用户的电费负担,也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并加剧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非法采矿的鼻祖之一即为隐蔽的移动矿场。为了躲避执法部门的监测,这些矿场通常隐藏在运输车辆之中,快速转移或使用假身份证租借场地,使得定位和取证充满挑战。加之俄罗斯冬季用电需求高峰期间,非法挖矿极易加剧电网的负荷压力,导致频繁的停电和电压波动,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此次95台矿机卡车事件极大地凸显了监管的紧迫性。相关部门提出,加强电网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审计工具的应用是关键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电力消耗,定位非法矿场。此外,跨部门协作也被视为打击非法采矿的重要战略,包括税务部门、电力公司和执法机关共同实施联合行动,对违法者施以更严厉的惩罚,提升震慑效果。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加密货币挖矿产生的巨大热量。越来越多矿工开始将采矿设备的废热资源化,利用矿机散发的热能给温室、泳池或住宅供暖,变废为宝,推动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绿色采矿理念的发展。这种创新应用在俄罗斯部分地区已经有所尝试,体现了采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 综合来看,俄罗斯的移动加密矿场现象反映了矿业监管滞后和非法采矿蔓延的双重挑战。虽然加密货币矿业为经济创新注入活力,但如果缺乏有效监管,非法活动不仅侵蚀公共资源,还会破坏市场环境,甚至影响整体社会安全。俄罗斯政府当前正加紧完善法律体系,推动登记制度和审计机制,为合法采矿提供保障,同时严惩非法运营,维护公平有序的产业生态。
未来,随着全球数字货币采矿技术的进步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俄罗斯及其他国家需在创新与监管之间寻求平衡。推广清洁能源采矿、打击数字能源盗窃、强化跨部门合作,将成为构建安全可靠、绿色可持续矿业环境的关键。只有这样,俄罗斯才能在全球加密货币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从能源大国向数字经济强国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