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中央银行行长呼吁努力应对通货紧缩压力 在中国经济面临挑战的时刻,前中央银行行长易纲在上海的一场重要会议上发表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刻见解。他指出,尽管政策支持措施不少,但中国仍需集中精力应对通货紧缩压力,以刺激经济复苏,并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舞台上,中国的经济复苏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2024年上半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但易纲强调,经济增长的势头已经在第二季度后减弱。特别是在房地产危机和国内需求疲软的双重打击下,企业面临利润空间的挤压,员工的薪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减。这一系列问题共同加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信心受到影响。
易纲在他与媒体的交流中指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改善国内需求,并妥善处理房地产市场及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他表示,民众最关注的莫过于就业前景和收入预期。根据最近的数据,中国16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在7月份达到了17.1%,比上个月的13.2%大幅上升,显示出年轻人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易纲建议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他认为,尽管名义GDP在增长,但实际收入和税收情况仍需关注。数据显示,在2024年1月至7月期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均仅上涨0.2%,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近两年处于通缩状态,显示出物价普遍疲软的迹象。
易纲进一步指出,当前亟需关注的是要将GDP平减指数转为正值。尽管这一目标实现难度较大,但他呼吁政策制定者应竭尽全力,推动经济复苏,重振市场信心。根据瑞银(UBS)最近的预测,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2024年中国的GDP平减指数预计将从0下调至-0.4,这一猜测反映了不断加剧的投资需求疲软和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所带来的压力。 在他看来,短期内的经济政策应当集中在提升消费信心和投资意愿上。易纲鼓励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领域的投资,这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还能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此外,他强调了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性,指出需要采取措施来增强商业信心,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
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方面,易纲呼吁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他指出,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经济的整体复苏至关重要。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同时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以提高其财政能力,进而支持经济各个领域的复苏。 他还提到,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正在经历变化,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成为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望未来,易纲认为,中国经济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完善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收入、促进科技创新等各个方面。同时,国际合作在当前经济复苏中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全球经济波动,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综上所述,易纲的讲话无疑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角度。他的建议不仅聚焦于当前的经济问题,更强调了长远发展的必要性。在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中,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政策和行动,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各级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应对此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以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