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密码的安全性成为每个组织和个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网络攻击方式的不断演变,许多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其密码管理政策。近年来,一种流行的做法是设置“永不过期的密码”,即用户在创建一个强密码后,便不需要再定期更换。这种做法虽然减少了IT部门在密码重置上的负担,但也潜藏着不少安全隐患。 首先,密码过期政策的存在源于对网络安全的基本考虑。传统上,许多组织要求每90天更换一次密码,旨在防御暴力破解攻击。
攻击者通常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密码组合来破解账户密码。虽然现代加密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存储的密码,但攻击者仍然可以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最新的破解方法来尝试破解密码。因此,定期更换密码可以减少密码被破解后持续使用的风险。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破解密码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这使得这一传统做法的必要性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一些组织选择取消密码到期政策的主要原因是,频繁的密码重置往往导致用户采取更简单、更易于猜测的密码。例如,用户可能会将“Password1!”改为“Password2!”或“Password1!”再加上一个数字。
这种做法实际上削弱了密码更换的安全性。因此,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需要强制更换密码,而在于企业对员工密码强度的管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实现一个强大的密码政策才是提升安全性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取消密码过期政策也可以显著减轻IT部门的负担。根据Gartner的数据,20%至50%的IT帮助台电话都与密码重置有关,每次重置的成本约为70美元,这在成本上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用户频繁忘记密码的现象让IT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繁忙。
因此,一些企业干脆要求员工创建一个非常强的密码,并为其设定“永不过期”的使用期限,以减少IT部门的支持请求。 然而,“永不过期”的密码政策也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即便密码很强,用户仍然可能会在其他个人账户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密码。根据LastPass的一项调查,91%的用户意识到密码重复使用的风险,但59%的人仍然选择这么做。这意味着,如果用户的社交媒体或其他网站账户被攻击,攻击者获得的密码不仅仅可以用于外部账户,还可能会被用来访问公司的内部系统,从而导致数据泄露或更严重的安全事件。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攻击者可能会利用长期未更换的密码进行攻击。
Ponemon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组织通常需要大约207天才能发现安全漏洞。这意味着,即使设置了密码过期政策,攻击者在此期间也可以利用获得的凭证进行各种恶意活动。因此,虽然强制更改密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但实际上攻击者往往可以在密码更新之前完成他们的恶意目的。考虑到这些因素,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等机构的指导意见认为,只有在组织有能力监测和识别被盗账户时,才建议设置“永不过期”的密码。 为了有效应对以上挑战,企业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密码管理策略。这不仅仅是依靠定期更换密码或设置密码不再过期,更应通过教育用户创建强密码及采用一些先进的身份验证技术来提升安全性。
例如,推行长度为15个字符以上的强密码策略,通过增加密码的复杂性和长度,显著降低暴力破解的风险。此外,可以采用基于长度的老化政策,即对较长且强大的密码给予更长的使用期限,而一旦发现弱密码则采取强制更换。 然而,仅仅依赖强密码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企业在面对网络安全威胁时,必须建立一定的机制来检测和应对被盗密码的风险。现今许多安全服务,如Specops Password Policy,提供实时监测和拦截超过40亿个已知被破解密码的功能。这种解决方案不仅可以确保员工所用的密码不在已知的漏洞清单上,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为密码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件。
总之,虽然“永不过期”的密码政策在短期内看似缓解了IT部门的压力,并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但从长远来看,其潜在风险不可忽视。企业必须权衡密码管理政策的必要性与安全性,制定更为全面和有效的密码管理策略,通过教育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提升整体的网络安全水平。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真正降低受到网络攻击的风险,保护用户和组织的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