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在编程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Ruby on Rails的创造者,David Heinemeier Hansson(以下简称DHH)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对AI辅助编程、Vibe编码和未来编程的演变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观点。其最近与知名科技访谈者Lex Fridman展开的长达六小时的对话,成为探讨这一话题的宝贵资源,反映了技术变革中程序员的角色转变以及如何保持技能与激情的平衡。 DHH对AI编程的态度既开放又审慎,他认为人工智能是程序员的优秀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完成代码草稿的生成、API查询以及提供第二意见等多种功能。这种协作使得编码过程中的重复性工作得以减轻,从而为程序员腾出更多时间思考复杂的问题和设计更优雅的解决方案。然而,他同时强调,程序员必须保持主动的编码习惯,将AI产出的代码作为参考而非依赖。
DHH指出,亲手敲击代码不仅是学习技能的关键,更是体验代码创作乐趣的重要环节。他形象地比喻这种过程为“用手指雕琢代码”,就像学习弹吉他一样,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技巧,内化为技能。 对于近年来备受讨论的Vibe编码概念,DHH抱持怀疑态度。Vibe编码强调“氛围”或“灵感”式的快速代码生成,主要依赖 AI 工具辅佐,似乎让写代码变得轻松又高效。然而,DHH认为这种方式可能带来“空洞的学习”,因为它缺乏深度的理解和实际动手的过程。他警告年轻程序员,不应将Vibe编码视为真正的编程技能。
因为如果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理解底层逻辑,那么即使能够快速生成代码,也很难在职场获得长远成长和成功。他认为,编程最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真正“做过”的人才能够成为出色的“编辑者”,而这种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实践经验。 DHH分享了他曾尝试利用Vibe编码完成实质项目的经历,发现初期便会面临失败。虽然AI能生成表面看似可用的代码,但往往深藏各种逻辑漏洞,修复一个错误又会带来新的问题,犹如玩“打地鼠”游戏一般无休止。奇妙的是,AI常犯的错误恰恰类似于初学者程序员一贯的失误,这既显示了AI的现阶段局限,也让人感受到人机共通的学习路径。 除了对AI工具的批判性使用,DHH也坦然分享自己几乎整天都在使用AI的经历。
他将AI视作理想的“编程伙伴”,特别适合自己这样的内向型程序员。在过去,他难以长时间忍受与真人的结对编程,而AI则提供了积极、智能且激发思考的陪伴,让他重新找回编程的乐趣。同时,AI还能帮助他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比如解释复杂的概念,弥补遗忘的细节,极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对未来编程的展望,DHH持开放且务实的态度。他认为AI辅助编程也许会导致整体编程需求的增加,就像汽车出现后虽然减少了骑马数量,但整体移动效率和经济活动大幅提升。程序员可能会逐渐从纯手工“驾驭”代码,转变为更强调设计、评审和管理AI产出的角色。
甚至有可能将编程变成一种更倾向于休闲娱乐的技能,就像现代人依然喜欢弹吉他,尽管音乐作品已极为丰富。 DHH提醒年轻程序员,不应仅仅满足于让AI代替写代码,更重要的是建立扎实的基础——理解代码为何如此写、程序的运作机制以及正确的思考方式。他形象地用“敲代码的过程就像做仰卧起坐,不看视频需要亲自做,才能锻炼出效果”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尽管AI能带来巨大便利,但人类的学习方式依然需要主动的操作和反复的练习,单纯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DHH提出两点值得每位程序员深思的箴言。第一是对未来保持谦逊和谨慎,技术演进充满不确定性,今天看来前沿的趋势未必长久。
第二是无论未来编程职业形态如何变化,选择热爱的道路、具备学习和重塑自己的能力,才是永恒不变的生存之道。正如他自己数十年编程生涯的感悟,与编程为伴是一种奇特而宝贵的幸福,即使将来变成了少数人的爱好,也值得珍惜和感恩。 总之,DHH从亲身经历和深厚的技术思考出发,展现了AI和人类程序员共存共生的真实图景。他既热情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也坚守程序员对技能和乐趣的坚持,为行业和未来一代开发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引。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更迭加速的时代,学习如何与AI协作,同时保持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将成为每一位程序员亟需把握的关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DHH的声音无疑为我们注入了现实而智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