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英国历史悠久且曾风光无限的超市品牌,阿斯达(Asda)近年来陷入了一场持久的经营危机。曾几何时,阿斯达以其优质的商品和亲民的价格占据了英国超市市场的重要地位,市场份额一度高达14.8%。然而,自从2021年被莫辛和祖伯尔·伊萨兄弟及私募股权公司TDR Capital接手以来,阿斯达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份额迅速滑落至11.9%。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多样,不仅包括内部管理的失误,还受制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宏观经济背景。如今,最新的困境则体现在多个地区的新门店陷入停滞,部分重装修的超市因资金紧张而迟迟不开业,甚至被街坊视为“废弃地”,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给阿斯达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阿斯达目前所遭遇的困境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门店停摆,更是多年积累的内部矛盾的集中体现。
自私有化以来,公司债务负担沉重,迫使管理层削减资本开支,导致新店建设计划大幅缩水。原计划新建的便利店数量被迫砍半,尤其是在伦敦北部的哈林盖区、芬斯伯里公园,以及东南伦敦的德普福德和格林威治等地,出现了多处半成品店面。门店由于缺乏人员配备与物资管理,无法顺利开张,门前的杂草开始疯长,招牌上甚至被涂鸦者留下“请开门”等诉求。这种景象不仅反映出阿斯达在财务与管理上的压力,也显示了其在社区形象与客户信任方面遭受的损失。 消费者对阿斯达的相关问题反应强烈,诸如货架空旷、门店人员不足、商品种类缩减等反馈层出不穷。自从被新的资本方收购以来,多项管理决策和运营调整未能有效止损,反而加剧了客户流失。
现任董事长艾伦·雷顿(Allan Leighton)曾公开承认,有诸多问题是“自作自受”,包括将员工从销售一线撤出、补货不足等错误决策所致。雷顿自2024年底重返公司以来,致力于纠偏和改进,目标不仅是修复已有的损失,更希望重建阿斯达的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尽管当前形势严峻,但分析师的观点却呈现出一丝乐观。根据最新的市场调研机构Kantar数据,尽管阿斯达在2025年年中期间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7%,但与此前几个季度相比,跌幅已有所收窄,市场状况正呈现“复苏的苗头”。专家预计,随着夏季购物旺季的到来,阿斯达有望实现销售回升,重新夺回部分市场份额。这背后有一系列潜在因素推动,包括优化门店管理、提升补货效率、调整产品组合以及加强数字化和在线购物的能力。
然而,阿斯达在修复业务的道路上仍面临重重挑战。资金压力依然笼罩着公司运营,限制了其进一步扩张的步伐。品牌形象的受损还需通过长期的服务改善和用户体验优化才能得到彻底恢复。尤其在与英国超市巨头如特易购(Tesco)、赛恩斯伯里(Sainsbury’s)以及连锁便利店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阿斯达必须在价格战与服务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社区门店的停滞不仅影响销售,也削弱了阿斯达与地方消费者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对于便利店业务尤为关键。 社区的失望与不安正逐渐转化为对阿斯达的公开质疑。
从社交媒体平台上,居民表达了对新店迟迟不开的“不满”和“迷茫”,更有邻居主动将店面周边垃圾举报给市政部门。阿斯达若不能及时出台有效措施,既改善门店状况,也加大社区沟通力度,恐怕难以重获当地民心。毕竟,超市不仅是商品交易点,更是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阿斯达的未来依赖于管理层决策的精准与执行力。董事长雷顿提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修复,更是重塑,回归当年的辉煌”。这意味着阿斯达将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商品阵容,提升门店的购物体验,强化供应链整合,推动数字化转型,诸如在线购物平台的优化及物流配送的升级。
此外,阿斯达还计划重新注重员工培训与激励,恢复一线员工的活力与卖场的管理能力。这些举措若能顺利落实,将成为阿斯达扭转乾坤的重要保障。 英国零售业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消费者购物习惯不断演变,电商和无接触购物日益普及。阿斯达要想重现辉煌,必须在数字化转型上加大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融合,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未来的竞争将不再仅仅是价格比拼,更关乎服务质量及供应链响应速度。在此大背景下,阿斯达已明显意识到单纯依赖传统业务模式的不足,稳步推进转型已成共识。
近日,阿斯达市场份额虽处于较低水平,但“绿芽”初现,标志着其危机中的转机。2025年夏季,销售趋势的改善若得以持续,将极大鼓舞内部士气和市场信心。企业若能顺利消化此前的债务压力,推动新店项目落地,修复社区关系,势必在激烈竞争中抢占优势。阿斯达的发展路径表明,尽管面对严峻的现实,其依然具备复苏和发展的潜力。 总结来看,阿斯达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多层面且深刻的,既有财务困境、管理漏洞,也有市场份额流失及品牌形象受损。但随着公司内部重组和战略调整逐步展开,这家老牌英国超市正在努力寻求崭新的起点。
杂草丛生的搁置店铺是挑战的缩影,也是呼唤变革的信号。未来数月至数年,阿斯达能否把握机遇,实现从谷底到复兴的逆转,将成为英国零售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