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加拿大知名咖啡品牌,Tim Hortons(简称Tims)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历了多重挑战与调整。2025年第一季度,Tim Hortons中国(以下简称“Tims China”)实现了净亏损大幅缩减,这标志着其在华业务正在逐步走向稳定和优化。尽管营收出现下滑,门店关闭成为主要原因,品牌依然展现出其潜在的市场韧性和扩展动力。本文将从财务表现、运营调整、会员增长及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全面解析Tims China的最新动态及市场表现。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表现分析 Tims China由TH International独家运营,最新数据显示该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5890万元(约合8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428亿元亏损显著减少。这种亏损的收窄主要归功于一系列“成本优化”措施的实施,使公司运营更加高效且费用支出得以控制。
调整后的企业息税折旧摊销前亏损(EBITDA)也由去年第一季度的5230万元减少到2930万元,几乎缩减了一半。 营收方面,Tims China总收入达到3.007亿元人民币(约合414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9.5%。虽营收下滑,但成本控制措施卓有成效,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公司自营门店相关成本和费用减少了19%,降至2.572亿元人民币(约合3540万美元),这为缩减亏损发挥关键作用。 门店关闭与结构调整影响营收下降 近年不少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本地化挑战,Tims China亦不例外。2025年第一季度,门店的关闭导致公司自营门店收入下降14%,仅贡献了2.548亿元人民币(约合3510万美元)。
其中,公司关闭了七家自营门店,而 franchised 特许经营店则实现了净开业九家,门店结构正逐渐转向更多特许经营模式以降低直接成本和风险。 尽管部分门店关闭影响同店销售,但整个系统销售额却实现了3.5%的增长,达到了3.763亿元人民币(约合5190万美元)。这一表现说明虽然部分直营店面关闭,但整体销售体系通过调整仍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 会员体系和客户忠诚度提升 另一个令人鼓舞的亮点是用户忠诚度提升。截至2025年3月底,Tims China忠诚度俱乐部的会员人数达到2510万,同比增长了25.7%。这表明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粘性有所增强。
通过有效的会员管理及数字化营销,Tims China不断丰富客户体验,增强客户复购率和品牌黏性,为未来业务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成本优化和经营效率提升的驱动因素 Tims China在成本管控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有效降低了各项支出。食品及包装成本占自营门店收入的比例下降4.3个百分点,劳动成本减少2.4个百分点,其他运营费用下降1.1个百分点,市场营销费用也有所收缩。 这些改动不仅优化了运营结构,有效提高了单店贡献率,也带动整体调整后企业EBITDA利润率提升6.1个百分点,体现出公司在危机中不断提高运营效率的努力。 新增门店布局和市场战略调整 在门店拓展方面,2025年初Tims China在江西南昌开设了首家门店,显示品牌仍积极探索新区域的市场潜力。通过精选城市试点和深入本地化经营,品牌希望增强与目标顾客的联系,激发市场需求。
同时,特许经营店的增加对于快速扩大覆盖范围和降低资本开支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品牌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稳步发展。 对中国咖啡市场的影响与竞争格局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咖啡文化的日益热衷,各类本土及国际咖啡品牌纷纷抢占市场份额。星巴克、瑞幸等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营销战略占据主导位置。Tims China通过调整业务模式及专注提升客户体验,试图在这一激烈竞争环境中找到突破口。 品牌的会员增长和系统销售增长,透露出其未来仍有较大潜力,尤其是结合数字化转型及用户运营的有力支持,有望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持续发展。 未来展望及战略重点 结合第一季度财报数据和运营趋势,Tims China正处于由调整向恢复的关键阶段。
缩减亏损反映出公司成本控制成效显著,而会员和系统销售的增长则表明客户基础稳固。未来,品牌需要继续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深化本土化运营策略,结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及消费习惯,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加快数字化营销和会员体系建设,增强客户互动与忠诚度,提升复购率; 优化门店布局,发挥特许经营模式优势,降低资本风险,实现规模效益; 持续强化成本管理和供应链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结语 总的来看,Tim Hortons中国虽然面临门店关闭、营收下滑的短期挑战,但凭借成本优化和运营调整使亏损显著缩减,会员基数和系统销售稳步提升,展现出较好的复苏势头。随着品牌不断适应中国市场的复杂环境,未来有望在竞争激烈的咖啡行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增长路径。对于关注中国咖啡市场动态的业界人士和消费者而言,Tims China的发展进程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