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虽然技术不断进步,但相关的诈骗技术却呈现出更加狡猾且心理操控性强的趋势。SlowMist区块链安全公司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MistTrack失窃资金分析报告指出,虽然黑客的技术手段并未发生根本革新,但他们在模拟人类心理和行为上愈发娴熟,使得诈骗行为更加隐蔽且难以察觉。投资者面对的是一种由技术和心理双重夹击的威胁,稍有疏忽便可能导致惨重的经济损失。首先,要警惕恶意浏览器扩展程序伪装成安全插件的骗局。攻击者发布假冒的浏览器插件,如标榜能检测钓鱼链接与危险网站的“Osiris” Chrome扩展,实际上却会在用户下载可执行文件时悄悄篡改安装包,植入恶意代码。更隐秘的是,这些恶意程序能够让下载页面看似来自正版官网,比如Notion或Zoom,但用户实则被引导下载到篡改后的有害软件。
被感染的设备会泄露Chrome浏览器数据、macOS钥匙串凭证,甚至用户的钱包助记词和私钥信息,令攻击者轻松盗取账户资产。其次,遭遇伪造硬件钱包也是一种屡见不鲜的诈骗手段。黑客通过在TikTok等社交平台宣传所谓的“免费冷钱包抽奖”或假消息称用户现有设备已被攻破,诱骗用户购买或更换提前激活的假冒硬件钱包。这样一来,一旦用户导入数字资产,资金便马上被攻击者转移。一例典型案例如投资者购买被预激活的硬件钱包而损失650万美元。此类骗局往往针对用户对自身资产安全的焦虑展开,利用“免费”和“安全风险”的话题调动用户感情,促使其快速做出错误决定。
第三类值得重点关注的是社交工程结合钓鱼网站的诈骗。SlowMist曾遇到用户无法撤销钱包中被恶意授权的智能合约权限,追查发现用户被引导至一网站,该站伪装成知名的“Revoke Cash”权限撤销平台,页面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攻击者通过后端代码窃取用户输入的私钥,发送至自己邮箱。此类骗局巧用紧急警示的语言,如“检测到风险签名”,激起用户恐慌心理,导致其误认为必须马上采取操作,从而放松了警惕,轻易泄露私密信息。这种基于情绪操控的攻击方式,往往比技术复杂的入侵更难防范。第四,针对以太坊最新升级带来的新技术漏洞开展的钓鱼攻击亦不可忽视。
Ethereum推出的Pectra升级带来了EIP-7702新标准,但与此同时,也被不法分子利用其权限管理机制实施欺诈行为。此外,社交软件如微信账号被攻破也成为诈骗温床。攻击者利用微信官方的账号找回流程控制他人账号后,冒充真实用户诱骗好友购买折扣的USDT数码货币,陆续发生多起高额财产被骗案件。这种通过社交网络逐步渗透,获取受害人信任后骗取资金的新方式,极大地增加了防范难度。最后,随着加密社区对安全防护意识增强,诈骗者开始转向更多“离链”途径觊觎用户资产。除了传统链上攻击,钓鱼邮件、假技术支持、仿冒知名媒体报道以及恶意软件植入成为攻击重点。
很多用户难以在第一时间分辨真假信息,加之社交网络传播速度快,诈骗内容覆盖面广,稍不留神就掉入陷阱。综上所述,加密货币用户需要清醒认识到诈骗手法向心理操控发展,不单纯依赖技术防护手段。选择官方渠道下载钱包软件与插件,核实硬件设备来源并避免接受陌生赠品,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与社交账号消息,保持理性和冷静,及时核查资产权限和所有安全设置,是保护资金安全的关键。此外,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业内安全报告与动态,了解最新诈骗状况和技术预警,逐步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只有结合技术硬防与心理防线,才能真正遏制“隐秘”骗术的肆虐,保障加密资产在风云变幻的数字经济时代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