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数字资产的普及,加密质押(staking)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维护和价值激励机制,逐渐被广泛接受。质押不仅有助于保护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还为参与者带来了经济收益,因此受到众多投资者和开发者的欢迎。然而,尽管质押在技术层面和经济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在法律监管上的定位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国区块链企业联名致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呼吁尽快明确加密质押的监管规则,避免过度限制创新发展,并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向前发展。 在这封于2025年4月底公开发表的联名信中,Crypto Council for Innovation(加密创新理事会)代表多家美国区块链公司指出,加密质押是权益证明机制(Proof of Stake, PoS)网络中维持网络运行的关键技术手段,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合同。参与质押的用户通过将代币锁定于网络中,帮助验证交易、更新账本,从而确保区块链数据的安全与可靠。
作为回报,他们会获得基于协议规则自动分配的奖励,这些奖励并非由单一中央机构发放,也不包含利润分配协议,因此质押代币不应被归类为证券。 理事会强调,SEC早在2025年3月针对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挖矿发布声明时,已明确认为矿工参与网络维护及获取奖励的行为不构成证券交易。理应将同样的逻辑适用于质押活动。挖矿和质押参与者均扮演着区块链网络的管理者角色,他们依赖协议设计获取代币奖励,而非依据协议外的投资收益期望。 在倡议信中,理事会还承认质押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如“slashing”机制,即质押者若违反协议规则可能面临代币被罚没的惩罚。但这种惩罚并非普遍且核心的经济模式要素,因此不能作为质押被认定为证券的理由。
理事会进一步指出,缺乏明确的监管指导使得许多涉及质押服务的平台和用户面临法律灰色地带,尤其是涉及加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相关产品。若监管继续模糊不清,部分企业或将因合规风险而放缓甚至停止质押业务,进而影响市场创新和竞争力。美国若不能及时给予明确政策,将在全球数字资产竞争中失去先机,影响资本流入及技术进步速度。 此外,理事会提醒监管机构避免制定过于严苛或传统的证券法规框架,因为加密质押的技术特性和经济机制与传统金融产品截然不同,过分的限制不仅可能抑制行业创新,也可能导致市场结构僵化,降低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多样性。 同时,该呼吁信反映出行业内对监管合作与合规的积极态度,企业希望通过与监管机构持续沟通以及共同参与政策制定,推动更加合理、透明的监管环境形成。 质押作为权益证明区块链模型的基础,已经被以太坊、Polkadot、Solana等多个主流项目采用,作为维护安全和共识达成的核心机制。
给予质押行为清晰的法律定位,不仅利于生态参与者认识合规边界,更能促进更多创新应用落地,推动数字资产市场成熟。 综合来看,美国区块链企业联合呼吁SEC厘清质押监管呈现出几个重要信号。首先,行业期待监管机构能够与时俱进,辨析区块链技术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框架。其次,明确质押的非证券属性可以有助于引导资本合理流向,提高投资者信心,同时降低合规成本。最后,监管环境的优化将激发生态系统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和资本投入。 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演进和数字资产市场深化,加密质押必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监管机构与行业应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政策创新和技术革新,确保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美国作为全球加密资产技术和市场的中心,能够尽快出台针对质押的明晰监管方案,将为本土企业创造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 同时,投资者和用户也将因此获得更强的保护,避免因规则不确定性带来的潜在法律风险。总体而言,清晰且合理的质押监管规则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升级和区块链技术更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石。 综上所述,美国区块链企业正在积极努力,促请SEC明确定义加密质押的监管边界,避免将质押误归类为证券,以保障行业的合法权益和创新动力。监管的明确化不仅能够夯实市场基础,也将助力美国加密资产生态在国际舞台上的持续领跑,推动数字经济迈向更加多元和繁荣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