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英国正式进入了今年的首场热浪,温度在多个地区首次突破了32摄氏度,刷新了今年的最高气温记录。伦敦的基尤和希思罗机场均录得32.2摄氏度的高温,超过此前6月13日在萨福克郡创下的29.4度。这是继萨福克郡率先进入热浪状态后,英国多个地区逐渐感受到极端高温带来的挑战。 此次热浪由一股强大的高气压区控制,该高压区位于英国上空,配合由西欧吹来的东南风,带来了持续的炎热天气。气象部门预计周六温度将达到今年最高点,部分中东部地区最高可达33摄氏度,甚至有预测称最高温度可能逼近34度。与此同时,英国部分地区还可能经历所谓的“热带夜晚”,夜间温度仍高于20度,人体难以得到有效降温。
此次热浪的首次触发点在萨福克郡,当地连续三天气温超过了27摄氏度的热浪阈值,因此正式被气象部门认定为进入热浪状态。伦敦及其周边地区随着气温连续突破28摄氏度的门槛,预计将于周五或周末也被正式宣布进入热浪。不同地区的热浪阈值有所不同,从北部和西部的25度到英格兰部分地区的28度不等。 面对高温,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发布了全英格兰范围内的琥珀色健康警报,预警持续到本周一上午。琥珀警报意味着医疗和社会护理系统将受到明显压力。此次警报期间,医疗机构面临着应对因高温而引发的多种健康问题的挑战,包括医疗用药管理困难、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以及护理机构内部温度超标等情况。
高温对老年人、心脏病患者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尤为危险。英国心脏基金会(BHF)已提醒心脏病患者务必采取预防措施,以减轻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额外负担。年龄较大的群体则被鼓励朋友及家人积极关注其健康状况,社会组织如Age UK也呼吁社区成员多关心身边的老人和弱势群体,防止因高温引发的健康事故。 除了健康风险,热浪也对日常生活产生广泛影响。伦敦皇家阿斯科特赛马活动期间,多名观众因热相关疾病需紧急医疗救助。持续的高温使得市民在户外活动时面临中暑、脱水等健康风险,相关部门建议大家避免在最热时段进行剧烈运动,注意补充水分和保持阴凉环境。
气象部门同时提醒,夏季高温往往伴随着水域安全风险。伦敦消防局特别指出,随着学校假期临近,河流和湖泊等水域将成为市民和游客避暑的热门选择,但强流、水下障碍及冷水休克风险极大,必须提高安全意识。救生装备如投掷绳索在多条水道沿岸已设立,公众应熟悉其使用方法,避免发生溺水事故。 此次热浪不仅是局部的极端天气现象,更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科学家警告称,要实现巴黎协定中设定的将全球温度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全球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窗口期已接近尾声。目前,热浪现象比工业革命前高出30倍并有增无减,而且预计未来几十年内将更加频繁,可能在2050年代实现每两年一遇的频率。
气象数据显示,尽管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周末可能会出现降温及阵雨天气,但中东部的高温仍将持续,令公众健康和城市基础设施承压。部分海滨和乡村地区预计将迎来游客高峰,居民及游客应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英国民众及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适应高温带来的挑战。从改善城市绿地建设,到推广居家降温方案,还包括医院和护理机构的设施升级,均体现出对气候极端事件的积极应对姿态。如何在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之间寻找平衡,成为当下政府和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结来看,2025年英国首次热浪的到来不仅打破了多项气温纪录,还引发了从健康、社会到环境等多方面的连锁反应。
全民防暑意识的提升,政府和医疗体系应急能力的加强,以及公众安全教育的普及,是应对未来更频繁极端高温的关键。公众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暑措施,确保自身安全与健康。 环保组织和专家普遍呼吁,除了短期内应对热浪带来的影响,长期来看更需加强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减排力度,才能有效减少类似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每个人都能从减少碳足迹和支持可持续生活方式做起,共同为遏制全球变暖贡献力量。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升温,英国及世界各地的持续高温事件将成为常态。只有科学应对,完善应急体系,提升公众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热浪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社会的健康和安全。
面对酷暑,我们既需慎防身体疾病,也应积极参与温室气体减排,为未来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