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和新型发动机技术的普及,波音737 MAX系列飞机因其先进的设计和高效的燃油经济性被广泛采用。然而,随着CFM国际公司的LEAP-1B发动机大量装备于该机型,一些罕见但潜在的安全隐患逐步浮现,特别是在鸟击事件后发动机出现的冒烟问题,引起了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高度关注。2023年,发生在西南航空的两起相关鸟击事件成为导火索,促使NTSB紧急发布安全建议,强调对该隐患的警示与应对措施的重要性,并呼吁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对航班操作指令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确保飞行安全。美国NTSB指出,波音737 MAX搭载的CFM LEAP-1B发动机在遭遇鸟击时可能触发负载减轻装置(Load Reduction Device,简称LRD)。这一装置设计用于在发动机受损时保护其结构,但其激活可能引发烟雾通过发动机排气路径进入驾驶舱甚至客舱,给飞行员的视觉和呼吸环境带来严峻挑战。冒烟一旦发生,极有可能影响飞行员对飞机状态的判断,增加飞行操作难度,尤其是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等关键阶段。
NTSB强调,有必要通过明确的警示和培训确保飞行员充分了解这一潜在风险,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置策略。为应对这一隐患,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及波音公司对此表现出积极响应。FAA表示,将指导航空公司优化飞行员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充分掌握如何识别和应对烟雾进入驾驶舱的情形。同时,FAA提到,当发动机制造商研发出永久解决方案之后,将强制要求航空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安装与应用。波音公司则公开透露,正与CFM国际合作研发软件设计更新,旨在优化LRD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避免烟雾产生并进入飞行甲板。此外,波音还向运营商发布了技术服务公告,建议其评估现有操作流程,并对机组成员进行针对性的操作培训,以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CFM LEAP发动机的其他型号,如LEAP-1A和LEAP-1C,广泛应用于空客A320neo系列和中国商飞的国产C919客机。基于此,NTSB已向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出通知,建议其评估这些发动机在类似鸟击情形下是否存在相同的冒烟隐患。全球航空安全监管机构正密切跟进相关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鸟击事件并非航空业的新问题,但随着发动机设计愈发先进和复杂,该类安全事件的可能后果也在发生变化。传统上,鸟击主要威胁发动机的机械完整性以及飞机的结构安全,但这次曝光的驾驶舱冒烟问题,凸显出现代发动机安全评估与飞行应急管理亟需同步更新。此类烟雾不仅可能干扰飞行员操作,还可能对机上乘客和机组成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长时间暴露情况下。
西南航空方面对此两起事件表示关注,并已开始审视NTSB的建议。虽然该公司已采取相关缓解措施与操作指导,但仍承认需进一步强化应对程序和飞行培训,以保障乘客和机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CFM国际由美国通用电气航空和法国赛峰集团合资成立,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此次事件直接关联其最畅销的LEAP系列发动机,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数千架飞机。对于乘客和航空业而言,发动机安全问题具有广泛影响。未来几年内,随着该隐患的持续调查和解决方案的推广,相关软硬件的升级换代将成为行业重点。
专家们认为,除了技术升级以外,加强飞行员对特殊紧急状况的认知和反应能力,也是保障飞行安全不可忽视的一环。此次NTSB的紧急建议不仅凸显美国航空安全监管机构对潜在风险的高度敏感,也展示了全球合作应对航空安全问题的趋势。飞机制造商、发动机供应商、航空公司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协同,将对提升整体航空安全标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随着调查深入和技术创新,预期未来类似风险将被有效控制,对旅客安全构建更加稳固的保障。总结来看,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针对波音737 MAX装备CFM LEAP-1B发动机在鸟击后可能导致烟雾进入驾驶舱的隐患,提出了明确且紧迫的安全建议。面对潜在的飞行安全威胁,该建议促使相关机构和企业加快推进操作流程优化、飞行员培训强化以及发动机技术改进。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同型号发动机的安全评估也正同步开展以防范类似风险。未来,随着技术与管理的双重提升,航空运输将更加安全可靠,为广大旅客提供安心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