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将至,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的年度盛事Prime Day再度引发市场关注。然而,特朗普政府近期将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至惊人的145%,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影响了跨境贸易格局,更在卖家群体中掀起一场强烈反弹。众多依赖中国制造的第三方卖家面对突如其来的成本飙升,纷纷选择退出2025年Prime Day活动或大幅削减折扣力度,这让原本热闹非凡的购物节蒙上了一层不确定阴影。Prime Day作为亚马逊最具规模的促销活动,每年为美国电商市场带来超过140亿美元的销售额。折扣倾斜和海量库存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但当大量卖家宣布撤资或降低折扣,消费者体验无疑将受到影响。许多卖家表示,145%的关税导致其商品成本几乎翻倍,原本的促销折扣空间被彻底挤压,几乎无法维持合理利润。
知名中国制造业紧密依赖者Steve Green就是典型代表。他进口自行车和滑板,因关税骤增,决定完全放弃参与Prime Day,而计划在售卖高峰过后恢复以原价销售库存。与之类似,Bogg Bag品牌的创始人Kim Vaccarella也宣布跳过本次Prime Day,正在积极寻求将制造基地转移至柬埔寨和越南等关税压力较低的国家。亚马逊方面虽然表示仍旧收到卖家强烈的参与意愿,但实际情况则显得更加复杂。多位行业咨询师透露,不少处于中小规模的卖家正面临艰难的经营抉择。部分卖家甚至通过将库存移至加拿大等贸易政策较宽松的区域,等待两国贸易关系缓和后再度活跃市场。
长期来看,145%的高额关税势必加剧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以往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电商平台或将被迫寻找低成本替代生产国,推动区域制造业洗牌,这对于中国出口行业无疑是沉重打击。消费者端则可能面临商品价格上涨的问题,尤其是热门消费品如电子产品、家居用品和服饰等类别。折扣减少也削弱了Prime Day作为全年最大购物活动的吸引力,消费者购买热情或将下降,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平台整体流量和销售成绩。有趣的是,这场关税战不仅仅影响了亚马逊一家电商巨头。沃尔玛等竞争对手也在重新评估供应链策略,部分卖家正将亚马逊与沃尔玛的库存调换、分散风险,甚至考虑完全退出美国市场,转而调整面向加拿大或其他国家的销售计划。
电商平台之间的格局正经历调整,也折射出中美贸易冲突的深远影响。政策层面,特朗普政府将关税提升至145%体现了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大施压的强硬立场,试图通过贸易壁垒保护国内产业、推动制造业回流。然而,短期内此举带来的副作用愈发明显,跨境电商成为承压最严重的一环。随着Prime Day临近,消费者如何面对减少的促销幅度与有限的商品选择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技术层面,亚马逊也被迫加强对供应链的透明度与风险管理,推动卖家多元化产地布局以求稳定供应。未来,平台或将推出更多激励政策辅助卖家降低成本,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调整促销策略,以维系用户粘性及交易活跃。
综合来看,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高额中国关税,导致2025年亚马逊Prime Day卖家大规模撤退和折扣缩水,成为电商产业链调整的缩影。短期冲击或将导致消费者购物体验下降,长期则促进供应链多元化和区域制造业转型。电商平台需积极适应新形势,寻求创新与合作,才能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中保持竞争力。消费者则应关注市场变化合理调整购物计划,灵活选购价格与质量兼优的商品。未来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仍存变数,电商行业的动向值得持续关注,如何平衡保护本土产业与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将成为各方亟需破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