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快速发展,数字资产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德国传统银行对于加密货币的接受度一直较为谨慎,主要因监管环境、风险管理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尽管如此,最近几年德国银行行业的态度正逐渐转变,开始探索和开发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加密资产产品与服务。德国银行缓慢但稳步的加密货币采纳过程,反映出行业内对数字金融未来潜力的深刻认识以及应对复杂监管框架的谨慎策略。长期以来,德国银行业对加密货币持有疑虑,普遍认为数字资产投机性强、风险高、缺乏监管保障。因此,市场上的加密交易、托管及相关服务多由外国金融机构、新兴券商及加密科技公司承担。
Bitwala、Trade Republic、Bison App和Bitpanda等创新企业在德国市场抢占先机,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托管、企业账户管理、代币化产品、刷卡和ATM等多样化服务。这导致了传统银行在零售客户层面仍未能直接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德国的大型在线银行,如Comdirect、德意志信贷银行(Deutsche Kreditbank,简称DKB)以及ING等,也尚未允许客户通过其渠道直接购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客户仅可通过仿真加密货币的证书形式间接投资数字资产。尽管现状如此,德国银行对加密货币的排斥逐渐减弱。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布局cryptocurrency产品,推动客户访问数字资产的解决方案。
2023年3月,德国证券服务银行(Deutsche WertpapierServiceBank,简称Dwpbank)推出了wpNex加密交易平台,向全国约1200家银行和储蓄银行开放数字资产市场。Dwpbank首席执行官Heiko Beck表示,这一平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希望为德国银行客户带来更便捷的加密交易渠道,目前包括MLP Banking在内的试点客户表现良好,DZ Bank等大型银行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作为德国资产管理巨头之一,德意志银行控股的DWS集团亦抓住数字资产市场机遇。2023年4月,DWS与Galaxy Digital合作,计划在欧洲市场推出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产品(ETPs),并进一步开发区块链应用的数字解决方案。DWS首席执行官Stefan Hoops坦言,加密生态仍然鱼龙混杂,许多币种价值大多接近无或带有欺诈性质,但 tokenized economy的未来将重塑传统市场结构。Hoops强调,应开发安全的数字资产访问路径,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
他批评市场投机者的悲观态度,认为数字资产对机构投资者依然具有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DWS和Galaxy Digital的合作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如公司和基金,不面向普通零售用户。与此同时,德国其他传统银行也不遗余力推进加密业务。包括德意志商业银行(Commerzbank)和DekaBank在内多家银行正申请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颁发的加密托管执照。该举措旨在服务机构客户,部分银行将重点发展数字证券及基于区块链的证券化平台。作为德国储蓄银行协会成员,DekaBank计划2024年上线代币化平台,但储蓄银行整体则尚未向零售客户开放加密货币服务。
德意志银行也明确表示,将专注于开发面向大型机构客户的加密托管解决方案。将来养老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客户能将数字资产保存在德银旗下,但短期内不会向个人或企业客户提供加密产品。德国大型银行面临跨境监管复杂性的挑战。与此相对,区域性银行、储蓄银行和小中型合作金融机构,由于业务较为本地化及模式简洁,拥有较大灵活性。例如,德国合作银行联合会致力于为合作银行打造加密交易和托管服务,帮助应对市场需求。倘若具体机构决定,地方性的Volksbanken(人民银行)已可提供部分加密服务。
2022年4月,Volksbank Kurpfalz通过与斯图加特证券交易所第二大子公司Boerse Stuttgart的合作,开始向客户开放加密货币交易。Munich(慕尼黑)Volksbank Bayern Mitte同样于2022年开通比特币在线交易平台,并在银行总部设立了比特币自动柜员机(ATM),积极开展客户教育及出售/购买行为辅导。此外,萨克森州Volksbank Mittweida专注于初始代币发行(ICO)、安全代币发行(STO)、加密咨询、IT服务及为加密企业提供专属银行账户,推动区域内加密资产的应用。这些地方银行的尝试,反映出德国加密货币逐渐向更广阔的金融版图延伸的趋势。除了大型及地方银行,德国约有200家小型家族控股私人银行在加密领域崭露头角。许多此类银行经营专业化服务,有些地域限定,有些面向特定产业,投向业务广泛但专业。
比如,位于慕尼黑的Bankhaus Scheich以场外交易(OTC)加密货币交易闻名,提供专业的资产买卖服务。另一家历史悠久且享有盛誉的银行——Bankhaus von der Heydt,成立于1754年,专注加密资产托管及投资代币化。法兰克福的私人银行Hauck Aufhäuser Lampe在2021年推出德国首批加密基金之一,虽然第一支基金于一年后清盘,但第二支基金于2022年6月重启基金业务并收购了获得许可的加密托管机构Kapilendo,丰富其数字资产产品组合。Fidor Bank亦为加密生态注入活力,提供通过德国本地交易平台Bitcoin Deutschland和国际交易所Kraken实现实时买卖的快捷交易服务。汉堡的Sutor Bank同样积极进军加密市场,与初创企业spot9合作推广加密ATM,同时为加密公司提供企业账户。尽管这些私人银行和小型银行灵活且服务多样,但相较于遍布德国超过千家合作银行和私人银行而言,仅覆盖了局部客户群。
另一方面,面对大型银行面向机构客户的加密服务缓慢推进以及零售客户需求被忽视的现状,新兴的数字银行(Neobanks)和加密金融科技公司正在迅速填补这片空白。像N26这样的数字银行,以及Trade Republic和Revolut等在线券商,通过应用程序为个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以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多样化的功能吸引了大量客户。诸如Bison App、Boerse Stuttgart 数字交易所和Bitpanda等加密公司不断完善产品矩阵,不断渗透德国传统银行的市场领域。Bison App已成功建立声誉,现逐步整合监管合规的证券交易,未来将涵盖代币化艺术品、房地产、汽车等多元数字资产。德国传统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面临挑战。虽然数字资产市场潜力巨大,技术革新也在加速,德国银行业改革却需兼顾监管合规及客户保护。
Dwpbank CEO Heiko Beck指出,尽管许多加密产品不会直接采纳市场的全部创新,但资产类别的逐步引入是金融行业的必然趋势。直到2021年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推出加密牌照制度之前,德国缺乏明确有效的监管架构。随着《加密资产市场条例》(MiCA)等新监管框架即将生效,越来越多的银行,包括Volksbanken和储蓄银行将在市场中作出回应,以免失去客户资源。投资者对数字货币的需求持续增长,但对产品的安全性、规范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德国银行业正处于数字货币生态链的起步与政策适应阶段。大银行以机构客户为主导,地方银行和私人银行积极探索创新应用,数字银行与加密科技公司则成为零售市场的主力军。
未来,随着监管环境完善和技术应用深化,数字资产服务有望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普及。德国金融生态系统正经历一场低调却深刻的变革,数字货币作为新兴的资产类别,不仅影响着投资结构,更重塑着银行服务的形态和客户体验。对于投资者和业界来说,保持对这些发展动态的关注能够把握数字经济转型的脉搏,抓住潜在的财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