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政府在贸易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显著的关税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和减少贸易逆差。然而,随着关税的实施,市场价格和通胀水平的变化引起了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普通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深入了解关税如何影响进口商品价格、国内商品价格以及整体通货膨胀,对把握当前美国经济走向及其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关税直接提升进口商品价格,这是基本经济逻辑决定的结果。具体表现在美国2025年初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后,进口商品的零售价格发生了明显的上调。数据显示,在2025年3月4日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实施25%关税,同时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由10%提高到20%之后,进口商品价格即上升了近1.2个百分点。
随着政策的持续,价格涨势稳步扩大,直到2025年5月份部分关税得到缓解,进口商品价格总计上涨约2.5个百分点。 细致分析表明,关税不仅对进口商品产生直接影响,国内商品价格也出现了相应上涨。此现象背后的机制较为复杂,部分原因是因为许多本土制造产品包含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当这些进口成分价格上涨时,生产成本自然随之上扬,促使国内商品价格随之上涨。此外,进口商品价格飙升还导致家庭和劳动力市场的代际影响,工人要求更高薪酬以应对生活成本,进一步推高国内整体价格水平。 经济学研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亦十分严谨。以Cavallo、Llamas和Vazquez(2025)的研究为例,采用了超过30万个商品的零售价格和产地数据,结合线上零售商的公开信息与先进的人工智能国家产地预测模型,实现了对不同来源商品价格变动的准确追踪。
其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关税通过现象,不仅体现在关税政策直接覆盖的进口商品,也透过复杂供应链间接影响到了国内未直接涉及关税的产品。 这些研究进一步揭示,尽管某些关税影响的幅度看似不大,但其长期累积效果不可忽视。除价格直接上涨外,企业调整库存采购策略以避免高关税冲击,例如提前大量进口、通过第三国转运等做法,虽暂时缓冲价格上涨速度,但也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和市场不确定性,带来潜在的价格波动和通胀压力。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Minton和Somale(2025)的研究通过分析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对关税变化的反应,揭示了关税对核心通胀率的贡献。在2025年初的新一轮关税政策推出后,两个月内关税推动核心商品通胀至少提高了0.33个百分点,如果没有关税,部分商品价格甚至可能出现轻微的下降趋势。这表明关税政策在维持整体通胀约2%的目标中占据了不小比重,关税是推动近期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趣的是,2018至2019年间的一轮贸易战关税曾推动物价涨幅超过了关税本身成本,即存在所谓的“传导超额现象”。这种现象背后可能的解释,是企业利用关税引发的价格调整时机,提高了利润率或重新设定了价格结构,反映出市场价格调整并不仅仅是成本传导的简单反应,而包含复杂的商业策略因素。 理论与实证均显示,关税虽不会导致通胀率的剧烈飙升,但其长期效果对美国经济增长和劳动者实际收入存在一定负面影响。经济预测表明,关税施行可能令GDP下降0.8%至1.6%,真实工资水平下降2.7%至4.5%。这意味着,遭受价格上涨压力的最终还是消费者和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更易受到基本生活成本增加的影响。 在民众层面,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及其购物行为也加剧了关税的通胀效应。
虽然部分观点认为消费者可以通过选择购买国产商品来规避高关税带来的价格涨幅,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很多日常必需品、核心零部件及原材料依赖进口,消费替代空间有限。此外,进口商品价格攀升往往间接推动国内商品价格上涨,整体生活成本上升,使消费者很难完全逃脱关税带来的价格压力。 此外,政策不确定性本身也促进了价格上涨。企业面对频繁变化的贸易政策,往往采用谨慎定价策略,预先提高商品价格以应对潜在风险或未来成本上涨。加之企业间维持相对价格结构的需求,也导致非关税影响产品价格同步上调,进一步加剧全面物价水平的提升。
综合来看,美国2025年新施行的关税政策,无疑加剧了市场价格的上涨压力,从进口商品到国内产品均出现价格传导和间接影响。经济学实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清晰且量化的证据,证明关税在推动短期和中期通胀方面发挥了实质性作用。面对这一挑战,政策制定者需权衡贸易保护目标与维护价格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制定更为科学和高效的经济治理方案。 当前美国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全球供应链仍在逐步恢复和调整,加上其他外部因素如能源价格波动、劳动力市场紧张等交织影响,使得关税政策的作用更加难以独立观察。然而,基于数据和理论的深入分析表明,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提升对通胀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未来政策应充分考虑其对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和整体宏观经济稳定的潜在影响。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了解关税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商品价格中,有助于更理性地应对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关注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经济风险。对于企业,则需要更灵活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以及更精准的定价决策,以适应多变的贸易环境和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关税政策虽然是一种有效的贸易保护工具,却伴随着价格上涨和通胀压力的增加。美国的实践案例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生动的经济经验,提示在追求贸易公平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同时,必须警惕并积极应对由此引发的通胀风险和经济增长放缓风险。未来而言,如何在全球经济高度互联的形势下,平衡关税政策的利弊,将是经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持续关注和探索的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