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世界贸易在促进各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作为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和监管的核心平台,世界贸易组织(WTO)近年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制度僵化、争端解决机制停滞、关键谈判陷入僵局使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被广泛质疑。针对这一现实挑战,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提出建立一个以欧洲为主导,与亚洲国家建立结构性贸易合作的新倡议,着眼于推动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形成。落实这一构想,将可能开启全球贸易治理新时代,同时为经济多边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当前,WTO的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争端解决机制的瘫痪之上。
自2019年底,美国以阻止上诉机构成员的任命方式,实质令两级争端解决体系失效,导致多起贸易纠纷无法得到有效判决。除机制问题外,WTO内部成员之间在农业补贴、渔业限制等领域的谈判也陷入僵局,关键议题迟迟无法达成共识,令贸易规则更新步伐缓慢,难以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此外,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也进一步削弱了WTO的权威性和执行力。面对这些挑战,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明确指出,现有WTO“多年来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当务之急是重塑贸易合作框架,以更好地反映现实全球贸易格局。在今年6月举行的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冯德莱恩向欧洲领导人提出启动一项以欧洲为核心、并与亚洲国家深度合作的贸易新倡议。该倡议旨在通过结构性合作,提升贸易机制的灵活性和包容性,逐步破解WTO现有的制度瓶颈。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她提出加强欧盟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国之间的紧密合作。该协定涵盖11个环太平洋国家及英国,形成了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通过结合欧盟与CPTPP的资源和优势,这一合作可能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规则现代化的驱动力。冯德莱恩强调,正视WTO的不足,在合作中体现“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的理念,向世界证明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伙伴依然愿意推动多边贸易。她的发言显示,欧盟希望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领导作用,带动更多国家参与,促进构建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公平且高效的贸易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她还提及美国的缺席,指出美国此前退出了CPTPP,这意味着该新倡议初期可能将主要由欧盟及亚太区域国家共同推动。
这一事实凸显了当前国际贸易格局中力量中心的转移趋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与此同时,围绕WTO功能停滞的应对手段已有一定尝试。现有的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MPIA)覆盖了近60%的全球贸易,为参与成员提供了有限的争端解决机制。然而,由于其覆盖面有限、未能解决制度性危机,不能被视作长期解决方案。展望未来,建立一个更加包容与有效的贸易合作框架,不仅需要成员国间政治意愿的增强,也要求制度设计与规则制定更为灵活、具前瞻性。冯德莱恩提出的新倡议,无疑为推动这一进程注入了动力。
通过强化欧盟与亚洲经济体间的连接,不仅能够优化供应链布局,提升贸易效率,也有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如环境保护、数字贸易发展等。重塑世界贸易组织的思路还应考虑如何包容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利益诉求,确保经贸合作带来的红利惠及更多国家和民众。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打造一个符合新时代需求、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多边贸易体系具备重大现实意义。总之,冯德莱恩提出的创建新时代世界贸易组织的倡议,是对当前国际贸易秩序瘫痪状态的有力回应。它彰显了欧盟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在推动多边贸易合作中的责任担当,也反映了全球政经形势深刻调整带来的新趋势。成功实现这一构想,将极大推动全球贸易体系现代化进程,促进国际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未来各方如何协调合作、解决分歧,将成为该倡议成败的关键。随着全球贸易规则的新一轮变革渐行渐近,所有国家和相关方都应积极关注并参与其中,共同书写全球经济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