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速度惊人,然而,随着这种新兴技术的不断壮大,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却对加密企业保持距离,甚至拒绝为他们提供基本的银行服务。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酝酿一项重要的行政命令,旨在制止此类“去银行化”行为,保护加密货币和科技领域的创业企业免受不公平对待。这一举措被业内人士视为反击所谓“第二次扼流行动”(Operation Chokepoint 2.0)的关键一步,其目标是恢复银行系统对新兴行业的公平接纳。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至少有30位科技及加密领域的企业创始人遭遇银行关闭账户或拒绝开户的情况,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和不满。特朗普政府此举意在回应这些质疑,防止金融机构依据政治倾向或行业背景,任意切断企业的银行服务链条。顶级银行如摩根大通、花旗和富国银行等,近期也与德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政府官员展开会谈,以应对围绕其拒绝服务一些政治敏感行业如枪支制造和化石燃料开采的指控。
这反映出金融行业在政治和经济压力下所面临的复杂局面。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也公开呼吁采取行动,指出无论个人的政治背景、信仰或身份如何,银行不应任意剥夺他人的金融服务权利。这种观点强调了金融服务的普世性和公平性,呼吁建立一个透明、公正的金融环境。加密行业过去几年遭遇多次银行业冲击,尤其是在2023年经历硅谷银行和银门银行的崩溃,以及签名银行被监管机构关闭后,多个支持加密业务的银行相继消失。加密风险投资家尼克·卡特将这一系列事件称为“第二次扼流行动”,暗示这是一次有组织的努力,旨在限制加密产业的金融通道。尽管特朗普政府对加密监管态度相对宽松,许多业内人士依然认为加密行业的“去银行化”现象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加密银行Custodia Bank的创始人兼CEO凯特林·朗表达了类似看法,她指出,联邦储备委员会新成员的任命将直接影响政策走向,而当前尚未见到联储放宽对加密领域的限制,使得整个金融生态的转变步伐放缓。朗女士还分享了自身银行业务因“去银行化”政策遭受的经济损失,指出这场运动不仅令企业承受数百万美元的损失,还带来了数月的营运阻碍。特朗普本人曾在白宫加密峰会演讲时承诺“终结第二次扼流行动”,显示出他支持加密产业发展的明确立场。 当前,美国正处于复杂的金融与政治博弈中。在传统银行对加密产业持谨慎甚至敌视态度的情况下,政府层面的干预显得尤为关键。通过行政命令强制银行提供平等服务,将有助于缓解加密企业遭遇的融资瓶颈,推动金融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除此之外,数字资产与区块链技术仍面临着来自合规、法律以及市场信任的多重挑战。只有创造一个包容公平的金融环境,才能激励创新,促进整个行业健康稳定成长。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监管机构中不同部门对加密行业的态度存在差异。货币监管署(OCC)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开放,愿意重新评估相关政策,但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仍可能保持谨慎,导致政策协调出现挑战。未来一年内,随着新联储官员的任命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整个局势或将逐步明朗。 综上,特朗普政府考虑推行的“去银行化”行政命令不仅仅是对银行排斥加密行业行为的回应,更象征着美国金融政策的一次潜在转折。
它试图纠正金融机构可能存在的偏见,保障创新型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加密货币及更广泛的科技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这一举措也提醒人们关注政治与金融之间日益紧密的关联,呼吁在法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既要维护金融安全,也需保障多元化和包容性。随着加密货币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如何平衡监管与创新,成为未来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特朗普政府的积极行动或许能够为此开辟一条新路径,推动美国金融体系迈向更为开放和健康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