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加密货币,无疑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了巨大关注。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公开公司连续第三个季度购入比特币的数量超过了以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为代表的传统机构投资者,这一现象对市场格局和投资策略带来了深刻影响。公开公司对比特币的持续购入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资产配置趋势,也彰显了企业希望通过数字货币增值来提升股东价值的强烈意愿。根据知名数据服务商Bitcoin Treasuries发布的信息,2025年第二季度,公开公司的比特币持仓增长约18%,约131,000个比特币,与此同时,ETF则增加了约111,000个比特币,增长比例约8%。这样的数据表明,尽管ETF依然是持币主体之一,但公开公司的购入速度明显加快,体现出企业对比特币作为战略资产的认可和依赖。公开公司为何能够且愿意加大比特币采购力度?这背后既有宏观政策环境的支撑,也有市场自身演变的深刻原因。
首先,监管环境的改善是关键因素之一。近期美国政府在加密货币监管上的相对宽松态度,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签署有关推动美国比特币储备的行政命令,为企业大规模购入比特币扫清了障碍,使得这类资产从“高风险投机品”逐步转变为有潜力的储备资产。企业借助更有利的法律环境,更加积极地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寻求对抗通胀和提高资产流动性的双重优势。此外,公开公司采用比特币储备战略,往往以提升股东价值为最终目标。与ETF投资者不同,后者更多是通过基金份额实现比特币曝光,侧重于资产配置的便利性和市场流动性;而企业本身则具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优势,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快速筹集资金扩大比特币持仓。正如市场研究机构Ecoinometrics的尼克·玛丽所言,企业购币更多是为了增强其公信力和投资吸引力,而非仅仅受市场短期价格波动影响。
面对近期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波动,企业积极增持比特币,有利于多元化资产组合,对抗传统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型公司也开始纷纷效仿口碑良好的行业先行者,如被视为标杆的微策略公司(MicroStrategy)。该公司自2019年开始购买大规模比特币,目前持有约597,000枚比特币,并持续加仓。微策略的成功示范效应促使全球超过140家上市公司探索类似战略。除此之外,比特币矿业公司如Mara Holdings也在积极囤币,持仓规模接近50,000枚。公开公司之间的差异化投资风格和风险偏好,使得市场结构逐渐多元,有利于吸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参与。
尽管比特币ETF仍是持币量最大的单一实体,累计持有超过140万个比特币,占固定供应上限的6.8%,但是它们的增速已相对放缓,反映出市场对被动型投资工具和主动型战略持币实体的不同认可和偏好。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十年随着比特币资产的广泛接受和制度完善,企业持币策略可能会趋于理性和分散。曾有观点指出,目前的“比特币潮”或许是一轮套利行为,众多企业利用监管松动和市场环境抢占先机,提升自身股票吸引力。但随着比特币成为主流资产类别之一,企业的采购动机将更加多样化,也可能出现将现有储备转换成数字货币的情况,而非单纯增持。这从投资角度观察也具有重要启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参与公开公司比特币持仓的股票是一种间接持币方式,具有融资杠杆优势和企业自身运营价值的叠加,从而提供了超过持有现货比特币本身的潜在回报。
同时,公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活跃表现,将有助于提高比特币资产流动性和市场认可度。不过,投资者亦需关注潜在风险。比特币价格的高度波动、政策监管的演变,以及企业管理层对于加密资产战略的执行能力,都会直接影响相关股票的表现。结合市场观察,许多小型新入局公司或许更适合风险容忍度较高的投资者,期望享受比特币市场初期增长带来的红利;而大型比特币持仓企业则更适合稳中求进的长期机构投资者。总结来看,公开公司持续超过ETF购入比特币,体现了数字货币在传统资本领域稳步渗透和战略价值的深化。监管政策的利好、市场认可的提升、以及企业股东价值管理理念的革新,共同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形成。
不论是对监管机构、投资者还是业内企业,都提供了宝贵的市场信号。有理由相信,随着加密资产生态的成熟和技术应用的多样化,比特币及相关企业的角色将更加重要,引领数字金融新时代的演进。未来的竞争焦点不仅是谁持有更多的比特币,更在于通过创新和专业化管理,为投资者创造持久稳定的价值增长。这对于中国乃至全球投资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