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卡车运输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停滞迹象,尽管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但卡车运输合同运价和现货运价整体未见明显提升。相比2024年同期,卡车运输市场的增速几乎停滞,反映出供应链深层次的调整与变化,这一现象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造成这种停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球政治局势影响,也涉及运输模式的转变及经济消费需求的变化。详细剖析后,我们看到卡车运输市场的停滞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过去几年中,特别是疫情期间,多式联运因其成本效益和可扩展性获得广泛青睐,逐渐恢复了原有市场份额。相比之下,长期以来主导运输市场的长途卡车托运需求显著下降,数据显示长途卡车运输需求同比锐减25%,这是行业多年来罕见的大幅滑坡。
多式联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运输成本较低和灵活性较强,尤其在当前海运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集装箱的容量扩展和快速投入使得多式联运成为更多货主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红海海域船只遭受袭击事件加剧了海运的不确定性,货主在订单提前期上进行了相应调整,延长了采购周期,意图规避运输风险,同时也赋予了物流环节更大的弹性。通过逐步拉长订单交付时间,货主能够更灵活地安排商品运输和库存管理,这导致仓储容量日趋紧张,仓储费用不断上涨,成为影响整个供应链成本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形势下,多式联运的较慢运输速度反而变成一种优势,类似于移动式仓储,减轻了仓储压力。相应地,卡车运输更多地被定位为覆盖“最后一公里”短途配送的服务模式,承担起保障货物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的关键职责。与此同时,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传递的混乱也极大地限制了卡车货运需求的增长。
政府间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和贸易协定调整让企业难以制定长期运输计划,相关运输资源调配和价格形成均受到压力,卡车运输市场因此难以恢复活力。除了贸易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同样对运输市场构成了沉重压力。消费者需求的疲软意味着整体货物运输量难以提升,企业即使增加库存储备,也无法带来实际销量增长,反映在运输市场上就是运价和运输量的双重停滞。经济增长趋缓和消费者信心下滑导致货运需求不足,运输服务供应商面临订单减少和利润压缩的双重挑战。面对这种态势,卡车运输行业需要积极寻找突破口。首先,拥抱技术创新成为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例如采用智能调度系统、车队管理平台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等,可以优化运输路线和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益。
其次,深化多式联运与卡车运输的协同发展,将卡车运输更好地融入整体供应链生态,承担起灵活高效的末端配送任务,减少空驶和等待时间,是促进市场复苏的重要战略。再次,产业链各环节需加强信息透明度和沟通合作,减少贸易政策和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数字化和数据共享提升供应链整体响应能力。此外,积极拓展国际运输市场和探索新兴市场需求,有助于分散风险和发掘增长潜力。展望未来六个月内,卡车运输市场仍需面对多重挑战,但也存在一定的改善机会。随着全球贸易环境逐步趋于稳定,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渐落地,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回暖,卡车运输市场有望逐步走出停滞局面。同时,运输行业持续优化服务模式和拥抱技术变革,将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来看,2025年上半年卡车运输市场在动荡的贸易环境中停滞不前,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式联运的崛起、海运不确定性、仓储紧张、贸易政策震荡以及经济增长减缓,共同构成了当前卡车运输市场的复杂局势。只有深入理解这些变化,积极寻求创新与合作,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推动卡车运输行业重回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