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H-1B签证作为美国吸引高技能外籍人才的重要渠道,其申请及录取制度一直备受关注。2025年,特朗普政府提出一项重大移民政策变革,计划彻底结束现行的H-1B签证年度随机抽签制度,转而采用一种基于薪资水平的加权选择机制。这项新政策不仅引起了移民界的广泛争议,也对全球高技能人才及国际学生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系统解读该政策背景、实施机制、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关争议,全面展示这场移民改革风暴的全貌。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新举措缘起于2017年至2021年间提出的尝试,当时内政安全部(DHS)曾建议以薪资高低为排序标准选拔符合条件的H-1B签证申请人,以期优先吸引高薪资、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而非依赖目前的随机抽签模式。2021年该项规定虽已正式发布,但拜登政府上台后选择暂缓执行,令政策悬而未决。
然而,2025年特朗普团队再次启动该政策推进,意图彻底改变现行的H-1B签证抽签体系。改动的核心理念是对申请人的薪资级别进行排名,由高至低发放签证。美国劳工部的“职业就业和工资统计计划”(OES)将根据职位所在地区的标准职业分类,对不同薪资等级进行划分。高薪资级别的申请人将获得更高选择权重,从而增加中高级专业人士获签概率。相较传统的随机抽签,全新加权机制在理论上能提高对资深专家的选拔率,体现效率与公平性的双重考量。尽管如此,此新政策面临诸多批评和质疑。
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其可能严重伤害刚毕业的国际学生和职场初期的年轻专业人才。这部分群体通常薪资处于OES的一级或二级标准,也正是美国科技产业的重要后备力量。先前统计显示,超过70%的美国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研究生为国际学生,且大部分初入职者工资处于较低水平。新规将使他们被大幅排除在外,因其薪资难以达到高等级门槛。一些教育与移民组织强烈反对,认为薪资优先选择违背了法律规定的先到先得原则。目前美国移民法规明确要求,H-1B签证应以申请提交顺序处理,而非以申请者薪资或职业价值排序。
许多律师协会、行业组织联合指出,行政部门没有权限通过规则变更破坏国会既定的抽签体系,呼吁国会若有意修改应当通过立法程序。政策批评者还强调,这种倾向只关注现有薪资水平,忽视了申请人的潜力和多样化贡献,反而压制了创新活力。以诺贝尔奖得主卡里科教授为例,她早年作为低薪科研人员工作,却对医学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仅凭薪资评判显然不公平。再来看对美国科技和医疗行业的影响。部分重要职业,如医师、微生物学家和科学研究人员中,许多人员处于低薪资等级。
新规被广泛担忧会导致这些关键行业的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人才短缺问题。此外,对初级科技岗位和高等学校的数学、科学教师招聘造成障碍,影响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政策的支持者认为,向高薪资人才倾斜,有助于提升美国整体劳动力质量和国际竞争力,防止雇主以低薪招募外国劳工,保护本地工人权益。然而分析人士提醒,美国全球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忽视年轻和新晋专业人才的培养,可能适得其反,使美国失去未来人才优势。国际学生政策方面,特朗普派系曾推动结束为国际学生提供的实习工作许可(OPT和STEM OPT),甚至尝试限制留学生入境。一旦配合H-1B选择机制,可能造成国际学生留美工作的门槛大幅提高,影响各大高校尤其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生来源,削弱科研创新动力。
未来几个月,公众和各界可以对拟议新规提出意见,是否会调整以兼顾初级申请者的权益尚未明朗。官员们也需考虑如何避免法律诉讼阻挠实施,否则2026财年甚至更早将实行新制度的可能性极大。总结来看,特朗普政府提出取消H-1B签证抽签制度,并采用基于薪资加权选择新规则,极大可能重塑美国高技能技术移民格局。虽然政策目标是优先吸引高薪专家和提升美国竞争力,但其对国际学生和职场新人不利,可能带来人才流失风险,也引发法律合规性争议。未来这一议题还将持续成为美国移民政策改革的焦点,各界须权衡利弊,努力寻找更科学、公平、可持续的移民选拔机制,为美国经济创新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