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税制改革成为公众与专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推动下,2025年新出台的大规模税收减免计划,囊括了对汽车贷款利息、小费收入、加班工资以及老年人专项扣除等多个方面的税务优惠,旨在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刺激经济并提升纳税人的实际收入。然而,尽管这些扣除额度看似慷慨,对于低收入者而言,其实际财务效益却并不明显。本文将对该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进行多角度解读,并探讨背后的税制逻辑,以帮助公众更好理解税改政策的正反效应。特朗普税收减免计划总体框架及亮点特朗普提出的税收减免计划,作为一项价值超过四万亿美元的立法提案,获得了共和党参议院的通过,并被称为“宏伟美丽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该计划核心聚焦于扩大税收扣除范围,尤其引入了四项具有代表性的扣除类型:对于新车贷款利息给予最高一万美元的扣除、小费收入扣除额度达两万五千美元、加班工资年扣除额度为一万二千五百美元(夫妻联报则为两万五千美元),以及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六千美元税务“额外扣除”。
这些扣除自2025年起实施,持续至2028年,设有收入门槛以限制高收入群体资格。尽管扣除额度较大,政策的设计更倾向于减轻中高收入群体的税务负担,而非直接惠及低收入者。税收扣除与低收入者受益限制的内在机制税收扣除的根本作用是减少应纳税收入,即扣除额直接从总收入中剔除,以降低受税基数。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税收扣除的实际价值取决于纳税人的边际税率,也就是对其应纳税收入征收的比例。较高收入家庭往往面临较高的税率,因此每减少的税基单位都能显著节省税款。相比之下,低收入家庭的税率较低甚至没有应税收入,扣除的意义便大为折扣。
首先,低收入者通常通过标准扣除已将应税收入降至极低甚至零的水平。2025年标准扣除额为单身者约一万五千美元,夫妻联合申报者约三万美元。若扣除金额未能超过这个阈值,实际不会产生额外节税效应。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有超过三成的获取小费的低收入雇员其全年收入未达到需缴纳联邦所得税的标准,因此无法从小费扣除中获益。其次,不同税阶的差异使得扣除的边际价值悬殊。一个处于22%税级的家庭每减少一美元应税收入,可节省22美分税款;而处于10%税阶的家庭,仅节省10美分,甚至更低收入群体根本无法获益。
再者,实际可扣除的金额也存在限制。以汽车贷款利息为例,要想完全利用一万美元利息扣除,购车贷款金额需达到11万多美元,而这占新车贷款极少数。普通购车者在贷款的第一年仅能扣除约三千美元的利息,折算为约五百美元的税收优惠。此外这些扣除都是“调整前收入扣除”,意味着无论申报人选择逐项扣除还是标准扣除,都可享受优惠,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扣除门槛,但依然受到收入限制的影响。补充税收优惠工具:税收抵免与低收入者福利税收抵免与税收扣除不同,直接减少应缴税额而非应税收入,且其价值不受税率影响,对于低收入者而言更加有利。部分抵免更可支持纳税人获得退款,即使税负本身已经降为零也能拿回现金。
常见低收入家庭受益的税收抵免包括儿童税收抵免、所得税抵免以及健康保险补贴抵免。2025年参议院版本将儿童税收抵免最高额度提升至两千二百美元,并启动通货膨胀调整机制,但仅部分可退还,使得约一千七百万儿童家庭因低收入无法完全享受抵免额度。由此可见,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税收抵免比扣除更为实际且有效。政策前景与影响展望经过参议院险些一票之差通过的税收减免法案,目前正等待众议院表决,其命运尚不确定。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政策名义上扩大了税收减免项,但其设计仍偏向提升中高收入税负减免力度,低收入群体难以真正从中受益。低收入者面临的结构性限制以及标准扣除带来的“门槛效应”是重要原因。
未来若希望通过税制减轻低收入负担,更须增强可退款、直击收入下层的税收抵免计划,并完善收入限制条款。此外,提升小费员工的收入透明度,确保其收入得以准确申报,也是保障税收公平的重要环节。结语特朗普主导的新税收减免计划虽然从表面看能为纳税人带来更多扣除机会,但由于税制自身的结构性差异,低收入人群难以获得预想中的实质性优惠。税务体系中扣除类优惠的价值与纳税人的应税收入和税率息息相关,该政策天然倾向于给予收入较高者更多的税负减免。理解这一点有助于公众理性看待政策变化,同时呼吁制定更加公平包容的税收政策,让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获得应有的支持。